西周,周武王封周章为吴侯,淦地始属吴。战国,周元王三年(前473年),越灭吴,淦属越。楚威王七年(前333年),越败归楚,淦属楚。 新干县城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设立新淦县,隶属九江郡,县城设淦阳(今樟树市)。
汉高祖元年(前206年),项羽封黥布为九江王,统领九江郡地。高祖三年,黥布归汉。四年(前203年),黥布封为淮南王,管辖四郡。其一豫章郡,统领18县。新淦县隶豫章。高祖十二年(前195年),新淦随豫章郡划属吴王国。元封五年(前106),全国分为13州刺史部,新淦属扬州部豫章郡。新始建国元年(9年),豫章郡改为九江郡,新淦县名改为偶亭。东汉建武元年(25年),郡县均复旧名。永元八年(96年),新淦南部划出置石阳县。兴平元年(194年),孙策分豫章置庐陵郡,淦仍隶属豫章。
三国吴宝鼎二年(267年),再析新淦分置巴邱县。石阳、巴邱均属庐陵郡,新淦隶属未变。
晋元康元年(291年),扬州割出豫章等7郡,荆州析出武昌等3郡,合置江州(治豫章),新淦属江州豫章郡。
陈武帝永定二年(558年),新淦改隶高州巴山郡(治巴山县,即今崇仁县西南31华里地)。天嘉四年(563年),高州撤销,新淦随巴山郡归属江州。
隋开皇十年(590年),巴山郡撤销,石阳、巴邱归并新淦。淦改隶吉州(治庐陵,即今吉安市),属洪州总管府。大业三年(607年),洪州总管府废,吉州改名庐陵郡,淦属庐陵。
唐武德元年(618年),郡改州,淦复属吉州。五年(622年),洪州总管府复置,管辖吉州等6州。七年 (624年),总管府改为都督府。贞观元年(627年),天下分为10道,吉州属江南道,新淦为虔、吉等5州巡抚使驻地。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全国分为15道,原江南道分为东、西2道,吉州属江南西道。天宝元年(742年),吉州改名庐陵郡。乾元元年(758年),郡又改为州。咸通六年(865年),江南西道升为镇南军,领属依旧。
后梁开平元年(907年),朱温篡唐,新淦隶吉州,属梁。三年(909年),杨吴攻占吉州等各州县。四年(910年),都制置使驻新淦,辖吉水、新喻、丰城3县。并于县治赣江西岸约7里处建监军城(今界埠乡湖田、袁家村南处)。都制置使后废,南唐升元元年(937年),复设,仍领3县(至宋开宝元年终止)。二年(938年),新淦县析出崇学乡(《太平寰宇记》作易阳乡),与高安县建安、修德2乡,合置清江县,新淦仍隶属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