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 北大朗润园
1995年10月至1997年5月,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筹资对朗润园进行了全面的修缮和增建。在修复过程中,得到了很多有识之士的关注和支持。工程告竣以后,北京大学特意立碑以纪其事。由学界泰斗侯仁之先生与考古系张辛教授合撰《重修朗润园记》,追忆往昔历史,叙述修复原委,实为叙写朗润园历史的简洁文字。碑文由张辛教授书丹于石碑之上。这块新立石碑现在立于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致福轩前。致福轩为当年恭亲王的起居之处,匾额“致福轩”三字为咸丰皇帝御笔亲题。行人到此,观致福轩,读《重修朗润园记》文,或可将朗润园的历史原委了然于胸。 朗润园
告竣后,就作为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办公用地。此后渐觉用地不敷使用。2001年,在台湾同胞万众先生的资助下,在朗润园主体建筑以东修建了万众苑,以万众楼为中心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庭院。苑内全部采用中国古典庭院式宝顶建筑,整个院落以恢复朗润园古建园林为主要风格,所有建筑游廊连接,环境优美,为燕园又增添了一处美景。取名“万众苑”,一是为了铭谢万众先生慷慨义举,二是取“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之义。事后,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欣然命笔,撰写《万众苑记》一文以记其事。并将全文铭刻于碑,立于万众楼前。 共15张 朗润园
朗润园位于镜春园北部,现在北大的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分馆、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等,就坐落在此。嘉庆时期,此园是庆郡王永璘的赐园春和园,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传其子绵慜,道光十六年(1836年)传奕采。咸丰元年(1851年)改赐恭亲王奕䜣(1832-1898),始名朗润园。[3] 朗润园
朗润园原名春和园,清嘉庆(1796-1820)间为永璘赐园。永璘是乾隆帝第十七子,嘉庆二十五年(1820)封庆亲王(赐园当在是年),所以春和园又俗称庆王园。到了道光(1821-1850)末年,春和园转赐奕訢(恭亲王),始改称朗润园。现在朗润园服务站前方迤西有方亭,匾曰“涵碧”,还是奕訢的手笔。按,奕訢是道光帝第六子,奕譞(醇亲王)的六兄,《九思堂诗稿》有“题六兄朗润园图”一诗(卷2,页8上——下),就是指的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