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清代时期,属关厢(厢都)。
民国时期,为宜城乡。
1950年5月,划归第一区。
1953年6月,设城关镇。
1956年6月,分设城关镇、城郊乡、黄洞乡、和平乡。
1958年9月,为沤城人民公社。
1961年,汝桂分县后,分设城关镇和城郊、黄洞、和平公社。
1982年,和平公社更名为三洞公社。
1984年,改公社为乡。
1987年,城郊乡并入城关镇。
2012年4月,撤城关镇、黄洞乡、三洞乡,并为沤江镇。[1] 共2张 沤江镇
2015年,寒口乡、沤江镇、增口乡成建制合并设立沤江镇。[5]
截至2024年3月,沤江镇辖琴山、东华、罗霄、金田4个社区,光明、茅柳、草堂、敖山、禾坪、青竹、羊社、两水口、黄洞、竹坑、侃大、增口、马坊、下东、上东、寒口、秋里、金洞、沤菜、南华、坪水、三洞、白坪、江山、大坪25个村[3] 镇人民政府驻茅柳村。[4] [5]
沤江镇位于桂东县北部,东与寒口乡毗邻,南与增口、流源乡相联,西与株洲市炎陵县接壤,北与江西省遂川市交界。[1] 沤江镇行政区域面积328.12平方千米。[2] [5]
沤江镇
沤江镇地处罗霄山脉中段,地势东高西低,以山地为主。[1]
沤江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其特点是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有“天然空调城”、“自然氧吧城”之美誉。1980—2010年,沤江镇年平均气温15.8℃,无霜期年平均245天,生长期年平均158天,日照时数1440.4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740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187天。沤江镇降雨集中在每年3月至9月,6月最多。[1]
沤江镇地处呕江上游,属湘江水系。沤江镇境内主要有汉江、草堂河、下阳河等河流。[1]
沤江镇境内矿产较为丰富,已探明的主要有稀土、硅石、钨、锌等矿藏。
2011年,沤江镇耕地面积1.585万亩,人均0.89亩;可利用草地0.99万亩,林地3.32万亩。[1]
沤江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旱涝、泥石流、台风、低温等。泥石流暴雨和特大暴雨多受台风影响而成。洪涝灾害平均3年发生1次,主要发生在5月至8月。2010年6月20日,沤江镇最严重的一次暴雨3小时降雨量达122毫米,单小时最大降雨量达到67毫米,造成山体滑波,倒塌房屋500多栋,冲毁稻田4000多亩,沤江镇27个村(社区)不同程度受灾,受灾人口3万多人,直接经济损失10.5亿元。沤江镇长时间冰冻雪灾平均每5年发生1次。2008年1月15日至2月23日,沤江镇最严重的一次泥石流导致电力、通讯、交通基础设施全部中断,压塌房屋100多户,农作物受灾面积1.2万亩为,直接经济损失1.65亿元。泥石流旱灾平均每4年发生1次,主要出现在6—7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