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具有忧患意识,在自然灾害、社会动乱、异族侵凌和阶级斗争的反复敲击锤打中不断延续的忧患意识,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重要支柱。战国时代的吴起就提出:“夫安国之道,先戒为宝。”《左传》中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司马法》中更是指出:“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进入近代,因落后而挨打的悲剧不断上演,刺激着一批又一批救国图强之士忧患意识勃发,于是,一个又一个强国富民的思想和主张被提出,一次又一次艰难的远征在悲壮的号角声中出发,演化出中华民族100多年来潮起潮落、生生不息的奋起和求索的坎坷历程[1] 。
有了忧患意识与危机意识,就能准确地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阶段性特征和任务,才能真正理解并全面贯彻党在十六大以来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才能真正理解并全面贯彻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大方针政策;才能真正理解并全面贯彻坚持改革方向的坚定性、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才能真正看到,我们应当做什么工作和怎样做好工作。
王文栓,汉族,湖北丹江口人,1951年生,1969年2月入伍。作者先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师政治部干事、秘书科长、团副政治委员、场站政治委员、某航空学院系政治委员、航空兵某师副政治委员、中共潍坊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等。作者从事党的政治工作多年,潜心研究党史、军史、中国近代史,对国家、军队、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总结,参编《中华兵林传统武德观览》等著作。[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