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培 力 张培力
1957年11月生于杭州
1980-1984年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术学院)
2002- 就职于中国美术学院[1] 张培力Zhang Peili1957 年 出生于浙江杭州1984年 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现中国美术学院)2002年 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现居杭州,任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主任张培力作为“八五”新潮美术运动的活跃艺术家之一,曾参与筹建了重要的“85新空间”展和“池社”等团体,倡导“理性绘画”。1988年他因创作了中国第一件录像作品《30X30》,被称为“中国录像艺术之父”。1995年开始放弃绘画,全力投入录像及相关摄影、装置艺术创作,不仅作品多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蓬皮杜艺术中心等世界级艺术机构收藏,而且还保持着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开个展、三次受邀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唯一中国艺术家的殊荣。他的录像作品关注于展现人与世界关系的悖论,以隔离而中性的立场,自由和深刻地考虑人与世界的关系,创造出了一个大容量的、综合性的、强有力的艺术体系。同时,他还潜心中国新媒体艺术教育,催生和推动了中国新媒体艺术的发展。第一届艺术与设计大奖赛候选人。
2023年12月,担任第5届NOWNESS天才计划终审评委[2] 。
2006 — “短语”,北京“Currents”艺术空间 共16张 作品
作品:“喜悦”(双视频录像投影)“短语”(双视频录像感应装置)
2000 — 马德里当代艺术博览会(Arco)“艺术家空间”(瑞士“艺术与公众”画廊).
作品:“不断增大”; 张培力
1999 — 纽约 杰克.丢顿(Jack Tilton) 画廊.
作品:“空气”,“不确切的快感”(3);
—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作品:“进食”(Eating);
1997 — 维也那 Krinzinger 画廊.
作品:“不确切的快感”(1)
— 曼谷 Chulalongkom 大学美术馆.
作品:“不确切的快感”(1)
— 巴塞尔第27届当代艺术博览会“录像论坛”(瑞士“艺术与公众”画廊).
作品:“不确切的快感”(1)
1993 — 巴黎 世界文化宫 Rond Point 画廊.
作品:“(卫)字3号”,“作业一号”,“连续翻拍25次”,“非卖品”;
巴黎 Crousel-Robelen 画廊.
作品:“儿童乐园”,“30X30”(录像),“艺术计划2号”(文字),
“防水设施”(蜡);
2006 — 2006欧洲媒体艺术节,澳斯纳布鲁克,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