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新生儿尚未形成较为恒定的生物钟,难以区分白天和晚上。每天推荐睡眠时长为:1周大的新生儿每天睡眠16-17个小时;1-4个月,每天睡眠14-16个小时。新生儿每天睡眠时间切勿低于11小时,否则影响正常发育。
婴儿。婴儿整段睡眠时间比新生儿长。一般,5-12个月大的婴儿,每天睡眠12-16个小时。此时家长应帮孩子保持有规律的小睡,每天睡眠时间不低于10个小时,否则会影响正常发育。
幼儿和学前儿童。这个阶段,孩子更活跃,睡眠对其成长也更重要。1-2岁的幼儿,每天推荐睡眠时间为12-14个小时;3-5岁,每天推荐睡眠时间为11-13个小时。
学龄儿童。孩子上小学后,只有睡眠充足,才能保证一天的活动和学习效率。所以,建议6-12岁孩子,每天保证9-12个小时的睡眠,不要少于8个小时,否则会严重影响学习效率。
青少年。这个阶段的孩子仍然处于成长发育期,学习压力逐渐增大,睡眠时间相对减少。13-17岁孩子每天睡眠时长应为8-10个小时,少于7个小时,会精神不集中、运动量减少,严重影响学习效率。[1]
设年龄为x,最佳睡眠时间y近似地满足y=21-6x^0.3+x/10。但是一些专家提出老年人由于气血虚弱,需要比成年人更长的睡眠,于是又有y=22-7x^0.3+x/5.6。在这个函数中,65岁以上的人睡眠时间呈增加趋势。
2021年4月2日,教育部召开新闻通气会,介绍《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基厅函〔2021〕11号),通知明确了学生睡眠时间要求,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
通知要求,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20,中学一般不早于8:00。同时强调,学校不得要求学生提前到校,有条件的应保障必要午休时间。
针对外在因素影响学生睡眠问题,《通知》提出了3个“中断机制”,要求作业、校外培训、游戏都要为学生睡眠“让路”。[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