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史纲要》的编写是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与历史观的指导下,在借鉴有关教材的基础上,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博采众家之长,比较全面、系统、简要地阐述了自远古至民国时期中国各民族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
全书第一章绪论部分,对民族史学科相关理论问题加以论述,以后依据中国历史发展的阶段分为九章,各章对该时段的民族及民族关系状况分别加以叙述。[1]
通过《中国民族史纲要》,能对中国各民族的史迹一目了然,可为读者提供有关中国民族史的基本知识,也有助于中国民族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第一章 学科概述
第一节 民族史学科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民族史若干理论问题
一 “民族”的基本概念问题
二 “中国”概念的形成问题
三 中华民族的含义及中华民族“多元” 与“一体”的关系问题
四 民族同化与民族融合问题
五 民族之间的战争问题
六 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问题
七 以平等原则来研究民族关系史问题
八 “边缘理论”与民族关系问题
第三节 研究对象、目的及社会功能
一 民族史学的研究对象
二 民族史研究的目的及其社会功能
思考题
第二章 先秦时期
第一节 华夏民族的形成与发展
一 史前与传说时期
二 夏、商、周时期
第二节 先秦时期的周边民族
一 东夷
二 南蛮
三 西戎
四 北狄
思考题
第三章 秦、汉时期
第一节 秦、汉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建立
一 秦王朝的统一
二 汉朝的建立与发展
第二节 汉民族在“大一统”中形成
一 华夏民族向汉民族的发展、转化
二 汉民族族称的确定
第三节 汉代北方诸民族
一 匈奴
二 乌桓
三 鲜卑
第四节 汉代东北诸民族
一 夫余
二 高句丽
三 挹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