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不起"由视觉动词"瞧"与否定短语"不起"构成复合结构,通过视觉层面的否定引申出心理层面的轻视含义。其语义强度介于"鄙视"与"轻视"之间,特指基于主观判断产生的蔑视态度[1] 。
反义词
看得起:认可对方价值的态度表达[1]
近义关联
看不起:语义完全重叠的近义词[1]
看不上:侧重对事物价值的否定判断[1]
在清末文学作品《老残游记》(成书于1903年)第十三回中,通过"比我强的他瞧不起我"的表述,生动刻画了社会阶层差异导致的蔑视心理。该例证印证了该词在近代汉语中的使用场景,反映了其作为口语化表达融入文学创作的语言现象。
结构分类
属ABAC结构四字词组
"瞧"为语素核心,衍生出"瞧扁""瞧不透"等12个相关词汇
多语言对应
英语:to look down upon(权威释义)
德语:von etw, j-m nichts halten(对应表达)
法语:mépriser(书面化翻译)
多用于日常生活对话中表达主观蔑视,如"他总瞧不起外地人"体现地域歧视场景[1] 。在正式文体中常被"轻视""歧视"等书面化词汇替代。
《国语辞典》采用传统注音符号"ㄑㄧㄠˊㄅㄨˋㄑㄧˇ"进行标注,现代辞书普遍收录其标准拼音与基础释义[1] 。部分专业词典会标注其动词属性及ABAC式结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