块茎扁球形,直径7.5~25厘米,顶部中央多少下凹,暗红褐色;颈部周围生多数肉质根及纤维状须根。叶柄长45~150厘米,基部粗3~5厘米,黄绿色,光滑,有绿褐色或白色斑块;基部膜质鳞叶2~3,披针形,内面的渐长大,长7.5~20厘米。叶片绿色,3裂,Ⅰ次裂片具长50厘米的柄,二歧分裂,Ⅱ次裂片二回羽状分裂或二回二歧分裂,小裂片互生,大小不等,基部的较小,向上渐大,长2~8厘米,长圆状椭圆形,骤狭渐尖,基部宽楔形,外侧下延成翅状;侧脉多数,纤细,平行,近边缘联结为集合脉。[1] 共8张 魔芋
花序柄长50~70厘米,粗1.5~2厘米,色泽同叶柄。佛焰苞漏斗形,长20~30厘米,基部席卷,管部长6~8厘米,宽3~4厘米,苍绿色,杂以暗绿色斑块,边缘紫红色;檐部长15~20厘米,宽约15厘米,心状圆形,锐尖,边缘折波状,外面变绿色,内面深紫色。肉穗花序比佛焰苞长1倍,雌花序圆柱形,长约6厘米,粗3厘米,紫色;雄花序紧接(有时杂以少数两性花),长8厘米,粗2~2.3厘米;附属器伸长的圆锥形,长20~25厘米,中空,明显具小薄片或具棱状长圆形的不育花遗垫,深紫色。花丝长1毫米,宽2毫米,花药长2毫米。子房长约2毫米,苍绿色或紫红色,2室,胚珠极短,无柄,花柱与子房近等长,柱头边缘3裂。浆果球形或扁球形,成熟时黄绿色。花期4~6月,果8~9月成熟。[1] 共3张 魔芋
生于疏林下、林椽或溪谷两旁湿润地,或栽培于房前屋后、田边地角,有的地方与玉米混种。[1] 魔芋为半阴性植物,喜温暖,忌高温;喜肥怕旱、忌大风,在水良好和富含有机质的砂质壤土中生长良好,故宜生长于溪谷、山沟、林下或林缘等湿润环境。生长适温为20~30℃,超过35℃时地上部分生长即受抑制甚至倒苗,从而影响块茎的生长。入秋,气温低于12℃时,地上部分停止生长、枯萎。块茎在0~3℃温度下可安全越冬。[5] 魔芋
魔芋分布于东喜马拉雅山区至泰国、越南、菲律宾、日本和中国,北美洲、欧洲也有分布;在中国,自陕西、甘肃、宁夏至江南各省区都有分布。[1] [2] [8] 魔芋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