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廷锡生于清圣祖康熙八年(1669年),是江南常熟人。他出身书香门第,父兄或以才学、或以吏能闻名。[13][15] 蒋廷锡少时“承门荫,驰马试剑,顾盼自雄”。年纪稍长后,开始潜心读书,文动一时。蒋廷锡擅长绘画,常以所见之物咏诗,绘画以山水见长。后以举人供奉内廷,因擅画而得到康熙帝的重视。[17][22]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三月,蒋廷锡与一同于内廷行走的举人何焯、汪灏参与会试,均落第,康熙帝特命三人一体殿试,赐进士。[17] 及第后改翰林院庶吉士。[13]
按照规定,庶吉士三年后再试,二甲授编修,三甲授检讨。但蒋廷锡尚未散馆,便在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被授为翰林编修。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十月,充任日讲起居注官。历翰林赞善、侍讲、侍读、庶子。康熙帝对他的勤恳甚是满意,不久下诏蒋廷锡回詹事府,做左、右春坊,任少詹事,掌理经史文章,编纂书籍,充日讲官。至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五月升任内阁学士。[13][15]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二月,蒋廷锡向康熙帝进呈《皇舆全览图》,康熙帝甚是欣赏。康熙六十年(1720年)十二月,又充任经筵讲官。[17][22] 康熙帝还曾在西华门东为他赐第,御题匾额日“揖翠堂”。[39]
雍正元年(1723年)三月,雍正帝因蒋廷锡于前朝颇有成绩,又忠于朝廷,遂擢升他为礼部右侍郎,仍兼学士。雍正帝特地赐诗褒奖。十二月,他上疏请求加强对生员学业的督促;又请敕令督抚于所属州县乡堡设立社学,“择生员学优行端者充社师”。雍正帝采纳其议,“俱下部议行”。[12][17] 蒋廷锡像
正当蒋廷锡平步青云,备受朝廷信赖之时,山东巡抚黄炳周却上疏,蒋廷锡的兄长蒋陈锡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任山东巡抚时,侵蚀捐谷羡余银二百余万两,由刑部讨论决定,必须追回。雍正帝命蒋廷锡把事情的原委说明,蒋廷锡实在是不知内情,又因雍正帝对蒋廷锡比较信任,此事就从宽处理,责命蒋陈锡的儿子偿还原数额的一半,其余不再追究。蒋廷锡不知原委,与此无关。由此可见雍正帝对蒋廷锡的赏识和信赖。[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