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镁是白色细小的斜状或斜柱状结晶体,属正交晶系。其存在多种水合物,常温下在溶液和大气中稳定存在的是MgSO4·7H2O,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矿物有硫镁矾矿MgSO4·H2O和苦盐MgSO4·7H2O,也存在于一些盐湖卤水中。[4]
硫酸镁的发现可追溯到17 世纪初,英格兰萨里的埃普索姆镇的村民亨利·威克尔 (Henry Wicker) 在埃普索姆公地上发现了一个天然泉水,并认为这可以在夏季作为他的牛的饮用水,但是他的牛不喝这些水。他亲自尝试了水,发现水很苦,并发现埃普索姆地区周围的泉水都有这种苦味。后来,埃普索姆泉水被认为具有治疗功效,该镇成为了温泉小镇[5] 。
1695年,化学家尼希米·格鲁 (Nehemiah Grew)化学家尼希米·格鲁发现,煮沸温泉水会产生一种咸味残留物,他将其命名为“泻盐”,并为此获得了皇家专利。1755年,汉弗莱·戴维爵士分离并鉴定出泻盐为硫酸镁,并以希腊色萨利的马格尼西亚地区命名该元素镁。
无水硫酸镁(MgSO4)为白色晶体或白色粉末,密度2.66kg/m3,熔点1124℃,PH值呈中性[1] ,折射率为1.56。易溶于水,溶于甘油、乙醇,微溶于乙醚,不溶于丙酮,易吸潮[4] 。气味无味,口味咸、苦。熔点1124℃,加热到更高温度时完全分解为MgO、O2、SO2、SO3,MgSO4·7H2O在150℃时会失去6个结晶水,250℃时会失去全部7个结晶水。
与碱反应
(1)硫酸镁与氢氧化钠(烧碱)反应,其反应式如下:
MgSO4 + 2NaOH = Na2SO4 + Mg(OH)2↓
(2)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硫酸镁,所以能腐蚀混凝土结构,其反应式如下:
Ca(OH)2 + MgSO4=CaSO4 + Mg(OH)2↓
(3)硫酸镁与氢氧化铵及磷酸氢钠反应生成磷酸铵镁沉淀,其反应式如下:
MgSO4 + NH4OH + Na2HPO4 = MgNH4PO4↓ + Na2SO4 + H2O
与盐类反应
与碳酸盐反应生成碳酸镁沉淀,其反应式如下:
MgSO4+CO32- = SO42-+MgCO3↓
硫酸镁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