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宗视宇宙中一切皆为大日如来所显现,表现其智德方面者称为金刚界。表现其理性(本来存在这永恒悟性)方面者称为胎藏界。
金胎两部之所由区别,是由观察的方面和立场不同而表法因而不同,盖自心之圆具万德,在佛不增,在众生不减,说此法尔之理,本来具有之相者为胎藏界,故胎藏界曼荼罗亦可称为本有曼荼罗、理曼荼罗、因曼荼罗。如来无边智慧,悉与冥合,示此观照之智的差别相者,为金刚界。此虽佛智,亦非众生所无,到佛果而始生也,固亦为本有,然在金刚界则以显佛果上之智的差别。故金刚界曼荼罗亦称修生曼荼罗、智曼荼罗、果曼荼罗。以金刚为喻,取其二义,一为自体坚固,一为业用锐利。如来内证之智德,其用锐利,能摧破惑障以证实相之理,其体坚固,不为一切烦恼所破,犹如金刚宝石之坚固,不为外物所坏,故金刚界具有智、果、始觉、自证等诸义。
反之,如来之理性存在于一切之内,由大悲辅育;犹如胎儿在母胎内,亦如莲花之种子蕴含在花中,是故譬之以胎藏,故胎藏界具有理、因、本觉、化他等诸义。又金刚界若配以五智,即分为佛、金刚、宝、莲花、羯磨等五部;胎藏界为导他之教,若配以大定、大悲、大智三德,则分为佛、莲花、金刚三部。
若据《金刚顶经》所说,将金刚界以图绘表示,称为金刚界曼荼罗;若据《大日经》之说,将胎藏界以图绘表示,称为胎藏界曼荼罗。以上两界合称真言两部,或称金胎两部,为密宗最根本之二面。
若视为彼此对立,则称两部相对;若视为两界一体,则称两部不二。于此,日本东密主张两部原本互相不二,故不另立“不二之法”;但台密另立不二之法,称为苏悉地法。此外,于色、心二法之中,金刚界配属心法;于地、水、火、风、空、识等六大之中,金刚界配属识大。胎藏界则配属色法,配属前五大。此界代表性之印契为五股杵印。
金刚界曼荼罗,又作西曼荼罗、果曼荼罗、月轮曼荼罗,为密宗两部曼荼罗之一。《金刚顶经》为其基础。现图金刚界曼荼罗为九个曼荼罗会所组成,故又称九会曼荼罗、金刚九会曼荼罗、金刚界九会曼荼罗。九会之中,前七会为金刚界品,其中之前六会为大日如来之自性轮身;后二会(即第八会、第九会)为降三世品,皆为大日如来之教令轮身,总称金刚界曼荼罗。图像以上端为西方,纵横等分为三,故共有九会。图绘中央为成身会,如自大日如来垂迹为应化等诸身,以化济众生,则为从果向因之顺序。若依“从果向因”的下转门之意义,第一会即是成身会,其下向左依顺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