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虫雌体长4--6毫米,桔红或暗黄色,椭圆或卵圆形,后端宽,背面隆起,被
块状白色绵毛状蜡粉,呈5纵行:背中线1行,腹部两侧各2行,块间杂有许多白色细长蜡丝,
体缘蜡质突起较大,长条状淡黄色。产卵期腹末分泌出卵囊,约与虫体等长,卵囊上有许多长管
状蜡条排在一起,貌视卵囊成瓣状。整个虫体背面有许多呈放射状排列的银白色细长蜡丝,故
名银毛吹绵蚧。触角丝状黑色11节,各节均生细毛。足3对发达黑褐色。雄体长3毫米,紫红
色,触角10节似念珠状,球部环生黑刚毛。前翅发达色暗,后翅特化为平衡棒·腹末丛生黑色长
毛。卵椭圆形,长1毫米暗红色。若虫宽椭圆形,瓦红色,体背具许多短而不齐的毛,体边
缘有无色毛状分泌物遮盖;触角6节端节膨大成棒状;足细长。雄蛹长椭圆形,长3·3毫米桔
红色。
年生1代,以受精雌虫越冬,翌春继续为害,成熟后分泌卵囊产卵,7月上
旬开始孵化,分散转移到枝干、叶和果实上为害,9月lunatic,雌虫多转移到枝干上群集为害,
交配后雄虫死亡、雌为害至11月陆续越冬。天敌同吹绵蚧。
防治方法参考吹绵蚧。
别名茶绵介壳虫、桔叶绵介壳虫。
寄主柑桔、枇杷、芒果、石榴、桃、柿、茶等。
为害特点同吹绵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