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父指曾祖父的父亲,在传统亲属称谓中为四世祖辈的核心成员。[2] [3] [4] 其称谓具有以下特点:
主要名称:普遍使用“高祖父”作为标准称呼。[3][7]
历史别称:古代文献中偶见“高祖王父”、“高门”等表述。[5][6]
配偶称谓:对应的女性尊长称为“高祖母”或“高王祖母”。[2][4]
古代对“高祖”的用法存在泛化现象,部分文献将高祖以上的远祖(如五世祖、六世祖)统称为高祖。[3] [6] 这一用法在明清时期逐渐被规范化,明确将“高祖父”限定为曾祖父父亲的专称。[5] [6] [7]
高祖父在祖宗十八代谱系中属于“祖辈”范畴,具体定位如下:
直系上溯:父亲→祖父→曾祖父→高祖父→天祖(五世祖)[4][5]
对应下延:自身→儿子→孙子→曾孙→玄孙(需高祖父在世时形成五世同堂)[1]
典型实例: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乾隆帝的长曾孙奕纯得子载锡,时年74岁的乾隆由此成为有明确记载的中国历史上首位实现五世同堂的帝王级高祖父。[1]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郭伋传》:“郭伋字细侯,扶风茂陵人也。高祖父解(郭解),武帝(刘彻)时以任侠闻。”
从自己向上推五代到高祖父(自己→父亲→祖父→曾祖父→高祖父),是自己的五服内向上数的直系亲属,属于一个祖宗。五服之内的血亲不可联姻,否则后代出现家族基因遗传病的概率会大大提升。五服之外的,只是同宗同姓(即亲同姓),法律规定可以通婚。 五服血缘关系示意图
亲属关系在五服之内,高祖父死后的丧服为齐衰三月。[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