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杂性,通常雌雄同株;花序与叶对生,短于叶或与叶等长;总花梗与叶柄近等长,无毛;苞片匙状长圆形,长3-3.5厘米,中部宽约0.8毫米,顶端阔而圆,与花序轴分离,呈浅杯状,狭长处与花序轴合生,仅边缘分离;雄蕊2枚,花药肾形,花丝粗短;子房球形,柱头3-4,稀有5。[1] 共5张 黑胡椒
浆果球形,无柄,直径3-4毫米,成熟时红色,未成熟时干后变黑色。
茎、枝无毛,节显著膨大,常生小根。
叶厚,近革质,阔卵形至卵状长圆形,稀有近圆形,长10-15厘米,宽5-9厘米,顶端短尖,基部圆,常稍偏斜,两面均无毛;叶脉5-7条,稀有9条,最上1对互生,离基1.5-3.5厘米从中脉发出,余者均自基出,最外1对极柔弱,网状脉明显; 叶柄长1-2厘米,无毛;叶鞘延长,长常为叶柄之半。 共5张 黑胡椒
为阳性树种,喜光照,也稍耐阴湿,抗寒力强,以湿润肥沃的微酸性砂质土壤生长最为良好。
原产东南亚,现广植于热带地区。
中国广西、广东、云南、海南、台湾等地都有栽培。秋季至次年春季当果穗基部的果实开始变红时,剪下果穗,晒干或烘干,取下果实,因呈黑褐色,称为黑胡椒,气芳香,味辛辣。 黑胡椒
黑胡椒的繁殖方式一般是扦插繁殖。[9]
《唐本草》记载黑胡椒:“主下气,温中,去痰,除脏中风冷。”[10] 黑胡椒温补脾胃肾作用明显,有利尿功效,有助于消肿,主治痛风、猩红热、痢疾及斑疹伤寒等疾病,对于止血亦很有效,将少量的黑胡椒涂敷于伤口上即能杀菌。[11] 黑胡椒还可放于室内用于观赏。[12] 黑胡椒是继辣椒之后第二大广泛交易的香料,既可以用作调味料,也可以用作食材,[13] 其中含有较为丰富的胡椒碱,胡椒碱被广泛用于医药、轻化工业和食品工业,有着较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14]
胡椒及其主效成分胡椒碱和胡椒油树脂具有比较广泛的药理作用, 广泛应用于阿育吠陀、尤那尼、中药中, 在医学上可治疗消化不良、神经衰弱、寒痰、咳嗽、肠胃气胀、肠炎、支气管炎、感冒和风湿等。在印度的草药学体系中, 胡椒果实已被开发出驱虫剂、驱风剂、利尿剂、消化剂、兴奋剂、健胃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