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心"指赤诚之心,全词强调忠贞不渝的纯粹心意[1] [2] 。与倒装形式"丹心一片"属同源成语,核心释义均指向忠诚品质[1] 。现代汉语中常用于赞扬无私奉献精神,如"孔繁森把自己的一片丹心献给了西藏人民"的用例[2] 。
北宋苏轼在《过岭寄子由》中首创该表述,通过"天日下"的意象强化忠诚的坦荡。南宋陆游《金错刀行》"一片丹心报天子"将个人忠诚与家国情怀结合,赋予成语更厚重的历史维度[2] 。近现代文学作品中,"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红梅赞》)的歌词沿用此意象。
作为偏正式成语,其构词逻辑强调"丹心"的纯粹性[2] [3] 。在句子中可充当主语,如"一片丹心昭日月";或作宾语,如"献出教育工作者的一片丹心"。需注意"片"读第四声,书写时避免与"新"混淆[3] 。
近义成语包括"碧血丹心""赤胆忠心"等,均聚焦忠诚品质;反义词如"丧心病狂""心狠手辣"构成语义对立[2] [3] 。在成语接龙等语言游戏中,常与"心口如一""心虔志诚"形成关联。
韩国忠州地区的中小学汉文练习本封面曾刊载此成语,与"结草报恩""管鲍之交"等典故并列,成为汉字文化圈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证。2025年百度汉语数据显示,该成语在基础教育教材中的使用频率较2021年增长27%[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