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慎的自幼喜读《春秋》、《战国策》及天官、五行类的书籍,因擅长射箭被任命为折冲都尉(《旧唐书》作果毅[3] )。[4]
大历八年(773年)九月,循州刺史哥舒晃杀岭南节度使吕崇贲,占据岭南反叛。[5] 十月,朝廷命江西观察使路嗣恭兼任岭南节度使,率军征伐。[6] 伊慎从征,任先锋。他带一支精兵,昼夜行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逼叛将营垒,大破叛军于韶州,斩首三千余级。不久,又与诸将追杀哥舒晃于泔溪,献其首级于朝廷。战后,经路嗣恭表荐,伊慎被授为连州长史、知连州团练副使,又升江州别驾。[7]
建中二年(781年)六月,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抗拒朝命。朝廷派淮宁(即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前往征讨。伊慎以江南西道牙将的身份奉命参战,独自率军破梁崇义军于弯水。李希烈非常欣赏伊慎的学识及武艺,几次赠以良马,意欲招揽他为部将。但伊慎以计策脱身,回到江南西道。[8]
建中三年(782年)十月,湖南观察使、曹王李皋升任江南西道节度使。[9] 李皋抵达洪州(今江西南昌)后,大会僚属将官,选取人才,伊慎及裨将李伯潜、刘旻等,都被李皋擢升为大将。[10][11]
当时李希烈已渐生反意,认为李皋重用伊慎,对自己大为不利,便生计离间两人关系。他托人向伊慎送去珍贵的甲胄,还模仿伊慎笔迹伪造了有叛乱内容的书信,然后作为证据使人向朝廷检举,说伊慎和李希烈合谋叛乱。[12] 唐德宗李适果然中计,派中使(宦官)到前线,意图论定伊慎之罪。亏得李皋能坚决相信伊慎的忠诚,极力为他辩白开脱。这时恰巧有淮宁军逆流入侵,伊慎一怒之下,披挂上马,率兵迎敌,一战而破李希烈兵三千余众,斩首数百级。这才使朝廷相信他没有二心。[13][14]
同年十二月,李希烈与魏博节度使田悦、幽州节度使朱滔、成德节度使王武俊等人交结,公开叛唐,自称天下都元帅、建兴王。[15]
建中四年(783年),李皋为攻取形势险要的蔡山,先声言西取蕲州,率水军溯长江而上,淮宁军沿江尾随而战。当离开蔡山三百余里时,李皋又放开船只,顺流而下,急攻蔡山,将其攻克。伊慎与李皋等乘胜攻克蕲州,俘虏了淮宁大将李良。三月,伊慎再陷黄梅,斩杀淮宁大将韩霜露。十三日后,又参与攻克黄州。朝廷以功论赏,授他试任太子詹事职,封南充郡王,并兼任御史中丞、蕲州刺史、节度都知兵马使。[16][17]
兴元元年(784年),李希烈派骁将杜少诚南扰蕲、黄二州,封锁了长江蕲口一带航道。当时,盐铁使包佶所统的大批东南财赋物资无法运输。伊慎于是率兵七千,在永安戍遭遇杜少诚军。伊慎设置三座营栅,各相隔数里,“偃旗卧鼓”。待到伊慎亲驻的中栅击鼓时,三栅唐军并出,淮宁军大败,杜少诚“仅以身免”,包佶这才得以前行。此役,唐军斩得淮宁别将许少华以下的首级一万余级,将其筑为京观。[18][19][20] 史称“是日,若微皋、慎之功,佶之所统,并为盗资”。[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