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成语最早见于《尚书·武成》记载,元代郑廷玉在《楚昭公》第一折中运用道:'凭着俺这名山大川,长江险阻,那伍子胥怎便容易到的俺国来'[1] [2] [3] [4] 。
"名山"特指著名的高山,"大川"则指源远流长的大河,二者结合体现地理特征。近义词'锦绣河山'侧重美学特征,'三山五岳'则具体指代特定山脉[3] [4] 。
句法功能
作主语:例"名山大川承载着文化记忆"
作宾语:例"他游历过诸多名山大川"
作定语:例"名山大川的保护工作"[1][3]
修辞特色该成语通过名词性联合结构形成对仗效果,在四字格框架下实现空间意象的叠加,常见于游记文学与地理著述[3]。
在汉语成语体系中,'名山胜川'与'跋涉山川'等衍生表达,延续了该成语对自然景观的关注视角。语用实践中需注意与'穷山恶水'等贬义表达的语境区分[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