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11月20日,周恒出生于上海。 周恒近照
1945年,入读于重庆南开中学。
1946年—1950年,就读于北洋大学水利系。
1950年9月,任北洋大学助教。
1952年,调任至天津大学力学教研室。
1955年,任天津大学讲师。 周恒近照
1979年9月,任天津大学教授。
1980年,任天津大学应用力学教研室副主任。
1981年,任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访问学者。
1983年,任天津大学力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
1984年,任天津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
1986年,任天津大学研究生院院长。
1992年,在日本原子能研究所做学术访问。
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3] [11] [29]
科研综述
周恒发展了流动稳定性理论,提出了线性化问题非中性情况的非线性理论新方法,推广了常微分方程中的Liapounoff方法,使之能用于连续介质力学。提出了柔性壁边界层流动稳定性的新计算方法,克服了过去理论工作中流固交界—固交界面处不满足全部连续条件的缺点,将流动稳定性理论用于研究湍流边界层中相干结构的形成机理。发现了弱非线性理论的重要缺点,并提出改进方法。建立了壁湍流相干结构的理论模型。[9] 左起:周恒院、陈杰、张涵信
学术论著
据2022年9月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官网显示,周恒共发表论文40余篇,其代表论著有《湍流边界层外区大尺度相干结构的理论模型及与实验的比较》《流动稳定性弱非线性理论中的问题及其改进》《湍流边界层近壁区相干结构起因的研究》《计算激波的高精度数值方法》《二维超音速混合层增强混合的研究》等。[11]
学术交流
科研奖励
讲授课程
1950年,周恒在北洋大学任教期间,讲授《水力学》《结构力学》《水工建筑设计》等课程。[10] 周恒(左)在天津大学流体力学实验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