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之得名始于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142] 秦孝公把都城从栎阳(今西安市阎良区武屯一带)迁于此,古人以山南水北为“阳”,因这里地处九嵕山之南,渭水之北,山水俱阳,故名咸阳。[32] 还有一种说法是,根据《史记》和秦都咸阳出土的陶文,以为商秧在此置“咸亨”“阳里”,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将两名合一,即为咸阳。[33]
咸阳市的政区建置始于夏代。公元前21世纪,市境西部为有斄氏封地,东南部为有扈氏管辖地,北部为畎夷等原始氏族部落。商代,发展为斄、豳、程、犬方等方国。[27] 西周时期,武王十一年(前1066年)周武王灭商纣,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咸阳为丰、镐二京近郊,周武王其弟姬高的封地“毕”就在今咸阳原。[144][27] 。东周时,咸阳为秦国封地。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在此筑城立阙。[27] 周文王陵(1927年)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中国。秦王政改王号为皇帝,自称始皇帝,定都咸阳。[34] 设郡县时,咸阳周围因属京畿要地,由内史直接管辖,史称内史郡,其辖县在今市境内者有:咸阳、废丘、泾阳、好畤、斄、漆、栒邑、云阳8县。还有属于北地郡的鹑觚县。[27]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中车府令赵高因在沙丘私改始皇遗诏,立胡亥为秦二世皇帝,恐大臣及诸公子不服,劝二世严法而苛刑,杀大臣蒙毅等。公子20人,僇死咸阳市。秦二世二年,李斯被赵高以谋反罪“腰斩咸阳市”。[34]
秦末,项羽入关,将秦内史和上郡的部分地区分成雍、翟、塞3国,谓之“三秦”。今市区窑店以东属塞国,窑店以西属雍国。汉高帝二年(前205年),刘邦“还定三秦”,消灭了3个封国之后,更秦内史地为渭南、河上、中地3郡。九年复为内史。东汉初,经领县调整,境内有右扶风及所辖的槐里、安陵、平陵、茂陵、武功、栒邑、漆7县,左冯翊的池阳、阳陵、云阳3县,京兆尹的长陵县,安定郡的鹑觚县。[27] 汉景帝阳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