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嘉靖中期(1540年代),蒙古土默特部首领阿拉坦汗率部驻牧丰州滩(今土默川平原),建立板升农业聚落[1] [2] 。1572年筑归化城,成为漠南蒙古政治中心。清初设归化城土默特部特别行政区,辖归化城、绥远城及萨拉齐等六厅[2] 。雍正年间实施"蒙汉分治"政策,形成旗县并存的行政格局[1] 。
16世纪后期至17世纪初,山西等地汉族移民通过"走西口"迁入,与土默特部共同开发农业。蒙汉通婚形成的"塔布子"(蒙语:五家)村落发展为今塔布赛乡等聚居区。清代中后期形成蒙汉双语使用、游牧与农耕并存的混合经济形态[2] 。
明末清初辖境包含:
西部:托克托县(恰台吉脱脱驻牧地)[1]
北部:武川县(阿拉坦汗夏牧场)[1]
东部:和林格尔县(土默特部冬季牧场)[1]
核心区:土默特左旗(归化城所在地)[1]
蒙元时期遗留的敖包祭祀与中原社祭结合,形成独特的'脑包会'民俗。清代司法档案显示,蒙古女性财产继承权受《大清律例》影响,逐步转向父系继承制。明代诗人王世懋《华夷互市图》记载:"穹庐毡帐与汉商廛市相邻,驼马牛羊杂糅其间",印证民族交往场景[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