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是由于各种肾脏疾病引起肾单位慢性、进行性、不可逆性地破坏,以致残存的肾单位不足以排除代谢废物,导致代谢废物和毒素在体内积聚,出现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同时存在肾脏内分泌障碍,从而表现出一系列自身中毒的症状。
主要包括原发性、继发性和遗传性肾脏病三类。
原发性肾脏病
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小动脉硬化症、慢性肾盂肾炎等。
继发性肾脏病
继发于全身性疾病的肾损害,主要包括糖尿病肾病、高血压性肾损害、过敏性紫癜肾炎、狼疮性肾炎等。
遗传性肾脏病
遗传性肾炎, 常染色遗传的多囊肾等。
主要包括导致尿毒症渐进性发展的因素和急性加重的因素。
渐进性发展的因素
主要包括高血糖、高血压、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吸烟、贫血、高脂血症、老年、营养不良、尿毒症毒素蓄积等。
急性加重的因素
主要包括累及肾脏的疾病复发或加重、有效血容量不足、肾脏局部血供急剧减少、严重高血压未能控制、肾毒性药物、泌尿道梗阻、严重感染、高钙血症、肝衰竭、心力衰竭等。
慢性肾衰竭患者发展至尿毒症期,除原有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贫血、出血倾向、高血压进一步加重外,还可出现各器官系统功能及代谢障碍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尿毒症是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疾病发展终末阶段。当纳差、恶心、呕吐、贫血、出血、劳力性呼吸困难等症状加重,则为尿毒症的早期症状。
胃肠道症状
常表现为纳差、恶心、呕吐、腹泻、出血等。与毒物刺激胃肠道黏膜及水、电、酸碱平衡紊乱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