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源泉,又名克诚,派名继绩。仓埠镇人。幼读私塾,后毕业于陆军讲武学堂。任南京第四中学体育教员、陆军补充教育团教官,并加入同盟会。宣统三年(1911年)秋,闻武昌首义,率学生300余人参加阳夏之战,任战时学生军队长。后任上海光复军骑兵团团长。民国3年(1914年),先后任新疆督军府参谋、江苏陆军第六混成旅第二团团副。在任奉天陆军第三旅第五十五团团长时,被汤芗铭击败,逃回仓埠。不久至山东,任济南讲武学堂体育教官,与褚玉璞结为把兄弟。[5] 共4张 徐源泉
1922年,与褚随张宗昌去东北投奉系张作霖,任副团长。1924年,任山海关至冷口一线指挥官,给直军以致命打击,升任副师长。1925年lo月,任二方面军团第六军副军长。1926年初为一路总指挥,驻津浦线。1927年后,受陆军上将衔,历任第六军军长、直隶军务会办、中央训练团义务劳动高级人员训练班特约讲师。[5]
1928年初,张宗昌兵败,徐收容张残部10余万人,集结于河北昌平,自任天津临时保卫总司令、第三集团军第十一军团总指挥。7月,任第六军团总指挥。蒋介石对徐又打又拉,派第一集团军参谋长何成浚,利用罗薜裳与徐的同乡关系拉徐投蒋,委徐任国民革命军“讨逆军”第十军军长兼四十八师师长。同年秋,徐赞助修筑仓(仓埠)水(水口)窑(窑头)公路,成立“仓水窑汽车公司。”次年,参加蒋的西征军,率四十八师回湖北驻防,攻打盘踞在湖北的桂系胡宗铎。同年冬月,率部同冯玉祥军作战,胜利后成立第十军,任副军长。1930年3-4月间,率四十八师在漯河一带大败冯军,升为上将。任鄂北总指挥、十六路军总指挥、第十军军长。10月,率第十军由武汉移驻沙市。在此期间,派亲信于仓埠置土地数十亩,营造公馆、花园。后陆续开办电灯厂、轧花厂、辗米厂、女子针织业社、春生堂药店、颐和绸缎铺、广货、杂货店和米行等。创办仓汉轮船公司,自兼理事长。创建仓溪学校、培源中学(后改名正源中学),自兼校长、董事长。并在仓埠筹办大学,曾姓主动提供土地作校址,徐制一块“嘉惠青年”的匾额,赠送曾氏宗祠,因日军逼近而停办。在国民党湖北省银行监委工员任内,于汉口、沙市:湖南等地沿江设置码头,经营10余艘轮船,在汉口开设泰丰花号、裕泰盐号、悫工人力车公司;在汉阳创办砖厂、恒源银行,在渝开办义华化工厂。[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