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前身为《文学评论丛刊》,1992年由南京大学中文系创办。2001年起由南京大学出版社独立出版,至2008年累计出版15卷30期[2] 。2019-2020年连续入选CSSCI来源集刊,2020年出版的辑刊首次标注'总第10辑',定价48元/册[3] 。
该刊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聚焦文学理论建构与中国文学实证研究[3] 。研究领域涵盖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专题,如2020年辑刊收录的《从“瓠落”到“桴浮”:出土文献与早期中国文学史的习得性重构》运用考古新材料重构文学史脉络[1] 。刊物实行双向匿名评审制度,依托南京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两个国家重点学科资源,现任主编为徐兴无与王彬彬[2] 。
现任主编董晓、傅元峰,通信地址为南京市汉口路22号[2] [3] 。
自1992年创刊以来,刊物累计出版学术文献364篇。2017年出版的第1辑收录杨曦撰写的《传媒视角,求真精神——读内山精也〈传媒与真相:苏轼及其周围士大夫的文学〉》,2020年第2辑刊发其《文献、思想与东亚汉籍研究的拓展:读卞东波编校〈朱子感兴诗中日韩古注本集成〉》书评[1] 。实体刊物通过孔夫子旧书网等渠道流通,2016年上架的1-4辑合集现存世量稀少。
2020年7月,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联合中国传媒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FLBOOK平台发布刊物电子版本。电子版完整保留纸质刊物的版式设计与学术内容,实现全文数字化检索功能,单篇文献最高下载量达600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