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勃艮第大区科多尔省境内,距离第戎市约80公里。修道院选址遵循西多会隐修传统,坐落于勃艮第科多尔省第戎市附近的山谷中[1] 。
山谷内植被覆盖率超过90%,春季可见野樱桃与山楂花盛开,秋季则布满栗树与枫树的红叶。这种与自然深度融合的选址特征,体现了西多会修士"在荒野中寻找天堂"的修行理念。
由圣伯尔纳铎于1118年主持修建,是法国现存最古老的西多会修道院之一。12世纪鼎盛时期,修士人数超过200人,形成完整的宗教社区。
修道院在宗教改革期间保持独立,未受胡格诺战争波及。18世纪法国大革命期间,建筑群被改造为造纸工场,部分建筑结构因此得以保存。1981年成为首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法国建筑。
主体建筑群呈十字形分布,包含教堂、修士宿舍、回廊、锻造工坊等设施。教堂采用典型西多会建筑形制:
内部空间长66米,中殿高16米
半圆形后殿配有三扇柳叶窗
地面使用勃艮第特产石灰岩铺砌
回廊长36米,立柱雕刻葡萄藤与麦穗纹样,反映修士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锻造工坊留存12世纪水力系统遗迹,显示早期工业技术水平。
修道院的建筑语言深刻影响了欧洲宗教建筑发展:
教堂尖拱顶结构早于哥特式建筑出现
回廊柱头装饰开创罗曼式向哥特式过渡风格
水系统设计被后世多个修道院借鉴
其空间布局模式成为西多会建筑的范本,在德国、意大利等地可见类似形制的修道院建筑。2019年相关报道显示,修道院作为勃艮第地区的重要地标,与勃艮第葡萄酒文化有历史渊源[1] 。
自1906年起实施系统性修复工程,重点修复了教堂玫瑰窗与回廊彩绘。2015年启动的防潮工程采用传统石灰砂浆工艺,恢复了地下排水系统原始功能。
现由私人文化基金会管理,每周二闭馆进行维护。夏季举办的古乐演出活动,完整重现12世纪礼拜仪式的声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