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解放”概念在近代中国生成于固有“解放”词汇基础上,结合一战后世界民族运动高潮及中国人民对独立自由的诉求[1] 。截至1945年,其发展经历了:
五四运动后成为最重要解放话语[2][4]
国民革命时期明确反对帝国主义压迫[2]
抗战时期调整与阶级解放的关系[2]
20世纪60年代后被“和平统一”等替代[6]
在1921-1945年间[2] ,中共对民族解放的运用包括:
大革命失败后强调领导权[2]
抗战时期确立民族解放优先于阶级解放[2]
作为民众动员和反帝政治资源[1][4]抗战胜利后,中共宣告该目标达成,此后该概念使用减少[2][6]。
作为文化术语,民族解放包含: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3][5]
争取民族平等与独立自主[3]
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属性[1][3]
与国际主义立场关联[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