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因临渤海而得名。
上古时期,沧州属幽州和兖州。 环渤海地区核心城市——沧州市
西周时,属青州。
春秋战国时代,为燕、齐、晋、赵等国地。
秦朝时,属巨鹿郡和洛北郡。
汉代,属冀州和幽州。
三国,属魏国。
南北朝时,属北魏的瀛州和冀州。北魏孝明帝熙平二年(517年),设立沧州,辖浮阳、乐陵和安德三郡。隋初废浮阳郡,后分属河间郡、渤海郡和平原郡;
唐朝贞观元年(627年),属河北道,天宝元年(742年),改沧州置景城郡,治清池县(今河北沧州市东南),辖境相当天津市海河以南,静海县和河北省青县、泊头市以东,东光县及山东省宁津、乐陵、无棣等市县以北地区。乾元元年(758年),复改为沧州。 沧州
北宋,改为景城郡,后废,属河北东路河间府。
金代置河北东路于河间,辖沧、景(今东光)、寿(今献县)、清(今青县)等州。[2]
元代,属中书省河间路。
明代,属北直隶省河间府。明永乐二年十二月九日(1405年1月9日),明廷决定设天津左卫。 明永乐四年十一月八日(1406年12月18日),改青州右卫(一说青州左卫)为天津右卫。(“卫 ”是明朝的军制,卫下设千户所、百户所,由指挥使统领。每卫士兵足额5600人,兼有屯田守卫之责。)至此天津共设三卫,直隶于后军都督府,卫兵定额16800人, 三卫屯庄散在海河以南沿南运河至德州以东地区。天津三卫各夫住址、军地、营房,俱永乐二年派定。远在沧州并南皮县等处地方……三卫诸军屯越在沧州、南皮、盐山、庆云而东。[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