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程
在影像图像上,大脑中动脉通常被分为五段。
1.M1段 眶后段(水平段)。从颈内动脉C1段分出后,沿侧裂池水平向外行,长约3cm。
2.M2段 岛叶段(回旋段)。在岛阈前方呈“U”形行向后上方。该段发出颞前动脉。
3.M3段 外侧沟段。该段较长,紧贴岛叶的外侧面至外侧沟后支,沿途发出眶额动脉、额顶升动脉、中央沟动脉、中央前沟动脉和中央后沟动脉,如同蜡烛台样,叫蜡台动脉。
4.M4段 即分叉段。为大脑中动脉分出顶后动脉、颞后动脉。
5.M5段 为大脑中动脉的终末支——角回动脉。
M2、M4、M5合称大脑外侧窝动脉组。
(二)分支与分布
大脑中动脉的皮质支有额底外侧动脉、中央前沟动脉、中央沟动脉、中央后沟动脉、顶后动脉、颞极动脉、颞前动脉、颞中间动脉、颞后动脉、角回动脉。其营养大脑半球上外侧面的大部分与岛叶。大脑中动脉的中央支为外侧豆纹动脉,由10~20条不等的分支组成,均发自M1段,供应前连合外侧部,壳的大部,内、外侧苍白球,内囊的上半及附近的胼胝体辐射,尾状核的头、体。
1. 大脑中动脉瘤:大脑中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总数的18%~20%。其中85%发生于大脑中动脉的超始段,即岛阈部位(Limen isula),其余的15%位于大脑中动脉的其他部位。巨大型及梭形者较多。症状以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缺血症状及局部占位症状为多见,表现为抽搐、轻偏瘫、精神症状等,位于优势侧者尚有失语。出血可引起自发性SAH或脑内血肿,半数有轻偏瘫,约1/3可有失语。偏瘫以上肢瘫比下肢瘫为重。在所有的颅内AN中大脑中动脉瘤是发生抽搐最多的一种。
2. 大脑中动脉闭塞:临床多见,占闭塞性脑血管病的79.6%,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女为3:2。临床表现为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同名性偏盲、完全性失语,可有严重的意识障碍及痉挛发作,可因脑水肿,颅内高压而发生脑疝(主干闭塞)。或为内囊性偏瘫(上下肢之间、肢体近端与远端之间其瘫痪程度无显著差异),不伴有偏盲与感觉障碍,早期出现萎缩(穿动脉中矢支—豆纹动脉闭塞,该动脉只供应内囊中的锥体束)。或为进展性卒中,皮层性对称侧偏瘫(其瘫痪程度是头面部与上肢重于下肢,四肢远端重于近端),可伴有同向性偏盲,一般感觉障碍与复合感觉障碍,各种类型的失语,失用和失认,挛缩不明显,可有痉挛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