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跟三河(连平河、忠信河、新丰江)之源有关。唐朝李吉甫《元和郡县志》载:“河源,本汉龙川县之地,齐于此置河源县,以县东、北三百里有三河之源,故名也。”[9] 南朝齐永明元年(公元483年),置河源县,河源县名沿用至1987年。[10] 1988年1月,国务院批准设立河源市。[10] 共28张 槎城掠影
上古时代,河源市辖区先属沃土次州。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河源大地上已经有大批先民在此繁衍生息[106] 。《和平县志》记载,和平县在唐虞时属南交之地,三代(夏商周)时为扬州之地[107] 。先秦时期属百越一支的“缚娄国”,龙川有“缚娄之东乡”之称[107] 。春秋战国时称百越之地,属楚。[29]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在这一带设置龙川县。[10] 首任县令是后来统一岭南,被汉高祖封为南越王的赵佗,县治设在现龙川县佗城镇,(部分)以及兴宁、五华、江西省寻邬县等地。[29] 秦、汉、三国、晋时期河源均属古龙川县地,归南海郡管辖。[10]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平南越。今河源市境域属南海郡龙川县。[92]
南朝齐永明元年(公元483年),祈龙川地置河源、新丰二县,仍属南海,南朝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析南海郡置梁化郡(即惠阳梁化),河源改属梁化郡辖。[10]
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平陈后改梁化郡设置循州(今惠州)。[95] 开皇十年(公元590年),改梁化郡设置循州(今龙川佗城)。十一年省龙川并入河源县,为循州属。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改循州为龙川郡,河源属龙川郡辖。[10] 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析河源置石城县,龙川郡复名循州。[10] 唐贞双元年(公元627年)又罢石城县。[95] 唐嗣圣元年(公元684年),改循州为雷乡郡。[10] 唐玄宗天宝四年(公元745年)改雷乡都为海丰郡。[95] 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又改称循州。南汉大宝元年(公元958年),迁循州于雷乡,改旧循州治为祯州,河源与傅罗、海丰、归善县均属桢州辖。[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