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能源委员会1979年提出的节约能源定义是: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和社会可接受的一切措施,来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所称节约能源,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从能源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该法第四条明确规定:“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国家实话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战略”根据我国国情和实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节能是我国的一项长期方针。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能源就与人口、粮食、环境、资源被列为世界上的五大问题。世界性的能源问题主要反映在能源短缺及供需矛盾所造成的能源危机。第一次能源危机使过去20年靠廉价石油发家的西方发达国家受到极大的冲击,严重影响了那些国家的政治、经济和人民生活。例如,1973年中东战争期间,由于阿拉伯国家的石油禁运,当年美国由于缺少1.16亿t标准煤的能源,致使生产损失达930亿美元;日本由于缺少0.6亿t标准煤的能源,使生产损失达485亿美元,致使1974年日本国民经济总产值不但没有增长,而且下降了,此前,日本的生产总值每年递增10%。
世界能源面临的另一问题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相应的环保标准和环保法规也越来越严格。由于能源是环境的主要污染源,因此,为了保护环境,世界各国不得不在能源开发、运输、转换、利用的各个环节上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科技力量,从而使能源消费的费用迅速增加。
随着化石燃料资源的消耗,易于探明和开采的燃料,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已逐渐减少。因此,能源资源的勘探、开采也越来越难,投入资金多,建设周期长,科技含量高,既是今后能源开发的特点,也是带世界性的能源问题。[1]
努力改善能源结构。为了解决我国一次能源以煤为主的结构,减轻能源对环境的压力,必须努力改善能源结构,包括优先发展优质、洁净能源,如水能和天然气;在经济发达而又缺能的地区,适当建设核电厂;进口一部分的石油和天然气等。
提高能源利用率,厉行节约。提高能源利用率、厉行节约的范围十分广泛,主要措施如下:对一次能源生产,应降低自身能源。对一次能源使用,应合理加工、综合利用,以达到最大经济效益。开发和推广节能的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如连续铸钢、平板玻璃浮选法生产、化纤高潮湿法纺织、连续蒸煮造纸等。发展煤矿、油田、气田、炼油厂、电站的节能技术,提高生产过程中的余热、余压利用。加强节能技术改造工作,如限期淘汰低效率、高能耗的设备;更新工业锅炉、风机、水泵、电动机、燃机等量大面广的机电产品;改造工业炉窑和中、低压发电机组;改造城市道路、减少车辆耗油。调整高耗能工业的产品结构。设计和推广节能型的房屋建筑。节约商业用能,推广冷冻食品、冷库储藏的节能新技术。制定并实施鼓励和促进节能的经济政策,包括能源价格、节能信贷、税收优惠及节能奖罚等。
加速实施洁净煤技术。由于煤炭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是我国最主要的一次能源,因此,除了发展煤坑口发电,以输送电力来代替煤的运输外,加速实施洁净煤技术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重要举措。
合理利用石油和天然气;改造石油加工和调整油品结构。石油和天然气不仅是重要的化石燃料,而且是宝贵的化工原料,因此,应合理利用石油和天然气,禁止直接燃烧原油并逐步压缩商品燃料油的生产。石油炼制和加工应大型化,要根据油品轻质化和趋势调整油品结构,进行油品的深加工,提高经济效益。
加快电力发展速度。发展经济,电力必须先行。应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规划,建立合理的电源结构,提高水电的比重。加强区域电网,增加电网容量,扩大电网之间的互联和大电网和优化调度。
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我国应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生物质能、潮汐能、海洋能等新能源,以补充常规能源的不足。在农村和牧区,应逐步因地制宜地建立新能源示范区。
建立合理的农村能源结构,扭转农村严重缺能局面。因地制宜地发展小水电、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风力发电、风力提水、地热采暖、地热养殖、种植快速生长树木等是解决我国农村能源的主要措施。
改善城市民用能源结构,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煤气是今后城市生活能源的主要形式、供暖、供热水也将是城市居民的普遍要求。因此,大力发展城市的煤气、实施集中供热和热电联产是城市能源的发展方向。
重视能源和环境保护。防止能源对环境的污染将是能源利用中长期的,也是最困难的任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