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同类的人或物遍布山野;也指整个的山野。也形容数量多、范围广或声势大。[2]
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三五回:一行人马正在芦苇中过,只见水面上锣鼓振响。众人看时,漫山遍野都是杂彩旗幡,水泊中棹出两只快船来。 [2]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十三回于是李傕在左,郭汜在右,漫山遍野拥来。[2]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八回:“西凉州前部先锋马岱,引军一万五千,浩浩荡荡漫山遍野而来。”[1]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十四回:“楚兵阵势已成,人强马壮,漫山遍野,宋兵皆有惧色。”[1]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五:到得天晓,张尚书噙着眼泪,点起人夫,去寻骸骨。漫山遍野,无处不到,并无一些下落。 [2]
清·钱彩·《说岳全传》·五三回:看那金邦人马,漫山遍野,滔滔而来,不计其数。 [2]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主语;形容人或动植物。
示例
漫山遍野的野花就像一块彩色的地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