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南,古称海西,因地处灌河流域、位于灌云县之南而得名灌南。[3] 灌南县东与响水县接壤,南与涟水县相连,西与沭阳县毗邻,北隔新沂河与灌云县相望,总面积1029.88平方千米[5] ;下辖1乡10镇,5个工业园区,2个农业园区,1个文化产业园区,238个村(居),78万人口。全县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13.8℃,最冷1月份平均温度为-0.6℃,最热7月份平均温度为26.9℃。全年无霜期212天,年降水量约660毫米。
区位地图
江苏省灌南经济开发区位于灌南县城西侧,宁连高速公路、326省道贯穿开发区,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现已建成16平方公里。园区入驻企业146家,其中投资超10亿元企业6家,外资企业36家,产业用工1.8万人。经过9年的发展,园区已初步形成“3+2”产业格局,即:金属精加工、装备制造、光电三个新兴产业和酿酒食品、板材家具两大传统产业。2011年全区共实现工业总产值168亿元,税收4.89亿元。
灌南经济开发区将始终秉承“科技优先、节约优先、环保优先”的理念,强化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做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打造产业优势,形成园区强劲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力争通过2-3年的奋斗,实现工业产值超500亿元,利税超50亿元。努力把灌南经济开发区打造成为江苏省产业特色鲜明、竞争优势明显、增长潜力强劲的县域经济技术开发区。
1958年3月1日,由灌云县、涟水县各自划出部分乡镇成立灌南县[4] ,由淮阴专区管辖,开发区分属六塘、李集、新安。
1996年,灌南县划归连云港市管辖。[2] 2003年,正式成立江苏省灌南经济开发区, 2005年被列为首批省级15个重点工业园区之一,副处级建制,在2007年12月26日(灌政发[2007]5号)县政府发文建立一级财政体制。园区规划面积30平方米。2005年,灌南县行政区划作出调整,将六塘乡与李集乡合并成立新李集乡,开发区绝大部分属于李集,一小部分归属新安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