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炎陵地属荆州。春秋,属楚国,战国,属楚黔中郡。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11年),分黔中地为长沙郡,炎陵地属长沙郡。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设茶陵县,隶属长沙王国,炎陵地属茶陵县。东汉建武六年(30年),改长沙国为长沙郡,又随茶陵县隶属长沙郡。
南宋嘉定四年(1211年),析茶陵军康乐、霞阳、常平三乡置酃县,仍隶茶陵军。
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废茶陵军,酃县改属衡州路。
明洪武三年(1370),废路置府,那县隶衡州府。
清代,上隶无变化。
民国2年(1913),废府置道,酃县隶湖南省衡阳道。民国9年,废道,郡县直属省管。民国26年,湖南设立9个行政督察区,酃县隶属第五行政督察区。民国29年,全省划为10个行政督察区,酃县隶第二行政督察区。
1949年10月,酃县隶属衡阳专区。
1952年11月,改隶湘南行署。
1954年7月,湘南行署撤销,酃县改隶郴县专区。
1958年12月,撤销酃县建制,并入茶陵县,随茶陵县隶湘潭专署。
1961年6月,恢复酃县,仍隶湘潭专署。
1983年7月,改属株洲市。[2]
1994年4月,因炎帝神农氏安葬于县西鹿原镇鹿原陂,报经国务院批准,改酃县为炎陵县。
截至2024年8月,炎陵县辖5个镇、4个乡、1个民族乡,另有1个国有农场,即:霞阳镇、沔渡镇、十都镇、水口镇、鹿原镇、垄溪乡、策源乡、下村乡、船形乡、中村瑶族乡、大院农场。[32]
炎陵县,位于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东与江西省的井冈山市、遂川县交界,南与桂东县、资兴市相邻,西与安仁县接壤,北与茶陵县毗邻。地理坐标介于北纬26°03′05″~北纬26°39′30″,东经113°34′54″~东经114°07′15″,南北长59千米,东西宽51千米。总面积2030.24平方千米,约占全省面积的0.96%。 共2张 炎陵县标准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