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欧洲人发现之前,留尼汪岛曾以“DinaMorgabin”之名为阿拉伯人所知。 留尼汪徽章
葡萄牙人发现并命名了马斯克林群岛之后,将该岛命名为圣阿波罗尼亚(SantaApolónia),因为葡萄牙人在2月9日发现这座岛,即这位天主教圣人的圣日。
法国人占领该岛后,将该岛命名为波本岛(法语:ÎleBourbon,又译波旁岛),以法国王室波旁家族命名。法国大革命后,被改名为留尼汪岛(法语:Réunion),意为“会议、联合”,以纪念马赛的革命者与国民自卫军的联合。拿破仑·波拿巴掌权后,又改名波拿巴岛(ÎleBonaparte)。
英军登陆该岛后,又恢复旧名波旁岛,维也纳会议后,该岛仍叫波旁岛。
直到法国1830年革命后,复辟的波旁王朝倒台,才又恢复叫留尼汪岛。
1513年葡萄牙人马斯克林来到印度洋一群岛,后取名马斯克林群岛,留尼汪为该群岛中的一个岛,1642年法国宣布正式占领该岛,并在1649年命名为波旁岛。法国大革命时期,波旁岛改名为留尼汪(法语意为联合),以象征革命力量的联合与胜利。
1663年法国移民及从马达加斯加带来的奴隶在波旁岛定居。该岛作为往来于印度洋的法国舰只的停靠站,受法属东印度公司管理。
1767年法兰西国王路易十五赎买了该岛,并建立了各种行政、司法机构。
大批移民和奴隶被运往该岛种植咖啡。法国大革命时期,岛上移民建立议会,拥护共和。拿破仑帝国崩溃后,留尼汪一度为英国人占领,1815年交还法国。1848年留尼汪宣布废除奴隶制,6万奴隶获得自由。19世纪后期,甘蔗取代咖啡,成为该岛主要经济作物,制糖业兴起。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留尼汪成为法国食糖的供应地,经济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