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察室在监督执纪中履行四项基本职能:
监督职能:重点监督行政执法行为合规性,确保公权力规范运行[1][7]
惩处职能:负责违纪案件的立案查处,2024年南京市江北新区通过"战区"模式立案221件[3][6]
教育职能:统筹党风廉政建设,雨花台区2024年组织5485人次接受廉洁教育[3][6]
保护职能:在政风行风评议中维护干部合法权益,六合区当年为14名干部澄清正名[6]
建立三大工作体系提升监督效能:
数据监督体系:安徽省芜湖市构建基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平台,山东省胶州建立39个监督模型碰撞数据85万余条[5]
协同办案体系:开封市祥符区整合9类监督力量,建立8个协同办案片区[8]
闭环管理体系:厦门市纪委监委第八纪检监察室在查办某领导干部王某受贿案时,对标刑事审判证据标准,通过60余天取证形成完整证据链[2]
监察室聚焦三大领域开展专项治理:
民生保障领域:玄武区2024年追回残疾人补贴383万元,秦淮区清退违规低保对象468人[6]
工程建设领域:截至2011年全国立案23076件,推动出台《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4]
生态环保领域:建邺区2024年查处垃圾分类案件40件,浦口区立案渣土领域案件14件[6]
监察室办案呈现三大特征:
程序规范性:沈阳市纪委监委第九室查办涉黑"保护伞"案件时严格执行党委请示报告制度[2]
证据严谨性:厦门市第八室用时60天形成完整证据链侦破领导干部受贿案[2]
治理系统性:胶州市通过39个监督模型支撑专项整治,栖霞区推动建立8项物业管理制度[3]
人民法院监察室依据《人民法院监察工作条例》开展工作:
立案权限:需经法院院长批准,重要案件实行上级备案制[7]
强制措施:包括暂扣涉案材料、冻结银行账户等10项权限[7]
办案时限:一般案件6个月内办结,延期需书面备案[7]
处分类型:从警告到开除共5类纪律处分建议权[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