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阳,夏,属梁州地。殷商,属楚国。
春秋,归入牂牁。战国,属夜郎国。[30]
秦始皇(前221年),统一中国后,划入巴蜀徼外之地。
西汉、东汉、三国蜀、西晋、东晋时期,均属为牂牁鳖县地。南朝,鳖县更名,归属彀邑县。
隋大业七年(611年),置县,属明阳郡。[30]
唐武德四年(621年),改明阳郡为夷州。绥阳为其中之一,贞观元年(627年),以绥阳县属智州。贞观四年(630年),复置夷州。贞观十一年(637年),绥阳县复归夷州、州治绥阳。贞观十六年(642年),原恭水县改的罗蒙县更名遵义县,县治绥阳。贞观十七年(643年),原义泉、洋川县划入夷州。贞观二十年(646年),夷州芙蓉县入播州。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夷、播二州由江南道改属黔中道。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原释夔县所改胡刀县并入芙蓉县。天宝元年(742年),改夷州名义泉郡,播州名播州郡。乾元元年(758年),义泉郡复称夷州。州治绥阳县,领绥阳、都上、义泉、洋川、宁夷5县。绥阳县在今凤冈县西北,洋川县在今绥阳县。是年,播州郡复称播州,州治遵义县,领遵义、芙蓉、带水3县。芙蓉县在今绥阳县旺草区芙蓉江畔。即唐朝洋川县和芙蓉县属地。[30]
宋代,曾属夔州路所领珍州,咸淳末,以珍州及其所属绥阳,乐源两县属播州,县治绥阳。
元代,属播州宣慰司本土“江内”地区,即乌江以北属地。至元十四年(1277年),播州安抚使领地,隶于湖广行省。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播州改隶顺元等处宣慰司,降为播州军民安抚司。至元二十六年(1291年),直隶四川行省。元末,复为播州宣慰司。
明洪武七年(1382年),播州改隶贵州。洪武二十七年(1402年),复隶四川布政司。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播州分为遵义、平越二军民府,以宋代绥阳县旧地置绥阳县,绥阳县属遵义军民府辖。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遵义军民府改名遵义府。雍正六年七月二十九日(1728年9月3日),绥阳县随遵义府由四川改隶贵州省,绥阳县属之。[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