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磨性是指材料抵抗机械磨损的能力。在一定荷重的磨速条件下,单位面积在单位时间的磨耗。用试样的磨损量来表示,它等于试样磨前质量与磨后质量之差除以受磨面积,以材料在规定摩擦条件下的磨损率或磨损度的倒数来表示。
磨损是工业领域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有物理化学和机械方面的,主要有磨粒磨损,粘着磨损(胶合),疲劳磨损(点蚀),腐蚀磨损,是造成材料和能源损失的一个重要原因。磨损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材料耐磨性作为工程研究,其目的所在是产品制造和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磨损问题以及研究如何防止或减少磨损的工艺措施和方法。研究磨损的历史是和摩擦学的发展紧密联系的。根据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工业领域中存在的各种磨损问题,大力开展有关磨损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方面的研究,将能对我国经济建设作出巨大的贡献。
1.失重法:采用化学天平,取平均值,特点是:灵敏度高,试样要清洗干净保持干燥。 磨损结果测定方法
2.尺寸变化侧重法:使用卡尺,测微仪,气动传感器,光学干涉仪等仪器。特点是:操作简单,但是测定比较困难。
3.表面形貌测定法:使用的是表面粗糙度仪,局部测量取平均数值。特点是:测定的是绝对值。
4.刻痕法:使用显微镜和硬度计,进行局部测量。特点是:沿压痕深度测量、
5.同位素测定方法:进行照相,使用计数器。特点是:连续记录,敏感,对入体有损,需采用保护装置。[1]
耐磨性几乎和材料所有性能都有关系,而且在不同磨耗机理条件下,为提高耐磨性对材料性能亦有不同要求。由于摩擦材料和试验条件各不相同,可用磨耗指数表示或由用磨耗试验机在规定条件下进行试验所测得的材料减量(g/cm2),或其倒数表示,耐磨性是摩擦磨损试验中的一个测量参量。材料的耐磨性常以磨损率G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G——材料的磨损率,g/cm2;
m1,m2——材料磨损前后的质量损失,g;
A——材料试件受磨损面积,cm2。
材料的磨损率G值越低,表明该材料的耐磨性越好。[2]
此外,还广泛使用相对耐磨性的概念,相对耐磨性 用下式表示
式中 ——相对耐磨性;
M1——标准式样的磨损量;
M2——被测试样的磨损量。
相对耐磨性的系数亦称磨损系数。[3]
1、硬度:金属材料的耐磨性可以由材料的硬度来衡量。这主要是因为材料的硬度反映了材料抵抗物料压入表面的能力,硬度高物料压入材料表面的深度就浅,切削产生的磨悄体积就小,即磨损就小,耐磨性就高。
2、晶体结构的晶体的互溶性:密排六方点阵金属材料,即使摩擦面在非常干净的情况下,其摩擦因数仍为0.2-0.4,磨损率也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