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三月三日吃蒿子粑,是江南、江淮一带民间传统风俗。据祖辈老人传下来的说法,“三月三”是一切亡灵的节日。这一天家家人人吃蒿子粑,为的是纪念死者,同时祝愿人人健康长寿,不为病邪所侵。蒿子名叫蒿草,属草本植物,俗名粑蒿,叶面呈绿色,叶底微白带绒毛。入春后,生长于低岗野地,采撷后捣碎,浸泡,去汁,揪干,然后用米粉加水拌和,也可加进腊肉等佐料,做成圆粑粑。可用蒸笼蒸,也可蒸熟后用菜籽油[5] 将两面煎炸至金黄色,外酥里软,口味更佳。这种蒿子粑带有绿色野菜的清香,鲜香可口,实乃最具地方特色的食物。 蒿子粑粑

蒿子粑粑在江南地区又可称为青团。是中国南方地区传统的小吃,广泛用于清明节期间食用。

在中国古代,每逢寒食节,人们便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冷食是事先做好无需加热的食品。蒿子粑粑是皖南一带的小吃,因其色调而得名。用清明前后才有的一种艾草的汁拌进按比例配好的糯米/粘米/面粉里,手工揉匀,再根据各人喜好包裹进不同的馅料蒸制而成。 蒿子粑粑

在中国其他地区也有类似的传统糕点,制作方法及食用习俗与青团大同小异,皆为清明前后的糯米/粘米制食品。在广东及台湾客家地区称为“艾粄”,江西客家地区称为“艾米果”,在闽南及潮汕地区称为“艾粿”,而广府地区则常称作“艾饼”[3]。制作好的青团食用起来清甜甘香,软糯可口,带有艾叶香气。

一、安徽皖南地区传统做法

皖南传统做法做出来的蒿子馍馍颜色嫩绿,外观极其漂亮。

主料: 糯米面、艾蒿汁

馅料:竹笋、肉末、雪菜、或豆沙 煎炸蒿子粑粑

糯米粉倒入容器中

再倒入艾蒿汁

混合均匀

另取个容器,放入澄粉(也可以用粘米粉)

再加入开水搅拌成团

将糯米粉面团和澄粉面团放在一起

揉均匀后,再放一勺猪油

再揉成团即可。如果有些沾,可以在案板上撒些澄粉

然后将绿色面团分成10份

包入馅料,最普通的就是红豆。惭惭发展成咸味的,肉的。果味的

包的时候不要着急,慢慢地用手推上去,和做月饼的手法一致

包好后,青团表面是光滑的

将青团放在涂过油的蒸笼上,或者放在硅油纸上

冷水上锅,蒸10分钟即可

二、安徽江淮地区做法

相关查询: 为的是 草本植物 菜籽油 金黄色 function page.initImgBorder window.page
友情链接: 知道 电影 百科 好搜 问答 微信 值得买 巨便宜 天天特价 洛阳汽车脚垫 女装 女鞋 母婴 内衣 零食 美妆 汽车 油价 郑州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杭州 南京 苏州 武汉 天津 重庆 成都 大连 宁波 济南 西安 石家庄 沈阳 南阳 临沂 邯郸 保定 温州 东莞 洛阳 周口 青岛 徐州 赣州 菏泽 泉州 长春 唐山 商丘 南通 盐城 驻马店 佛山 衡阳 沧州 福州 昆明 无锡 南昌 黄冈 遵义
© 2024 haodianxin 百科 豫ICP备14030218号-3 消耗时间:0.582秒 内存2.8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