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postcode)是邮电部门为实现邮政现代化而采取的一项措施,诞生于美国。
邮政编码起源于英国。20世纪50年代初,英国就开始研究邮政编码,并于1959年在诺威治邮区试行,从而引起许多国家的注意。西德于1961正式公布4位数的邮政编码,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邮政编码的国家。紧接着,美、英、法、澳、瑞士等国陆续在全国推行。1965年后,随着机械设备的广泛应用,邮政编码的优越性更加明显地表现出来,故日、意、加、荷和瑞典等国也相继实行了邮政编码。至 1988年初,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行了邮政编码制度。
2018年5月,新型邮编研发开始立项。预计2020年上半年,“新型邮编行业标准”即可出台,推广使用后,国家邮政局将逐步建立统一的寄递地址库。[1]
邮编是为了实现信件分拣自动化的方案实施,因电脑不能识别中文,但能识别数字。每区域编上代码,能快速运用电脑分拣,当然要写的越细越好。
我国的邮政编码采用四级六位数编码结构。前两位数字表示省(直辖市、自治区);第三位数字表示邮区;第四位数字表示县(市);最后两位数字表示投递局(所)。 邮政编码
北京 10 中国邮政
北京市100000 通州区101100 怀柔区101400 昌平区102200
朝阳区100020 丰台区100071 海淀区100089 石景山区100043
密云区101500 房山区102400顺义区101300
延庆区102100 门头沟区102300[3]平谷区101200 大兴区102600
燕山102500
“102008”为2008年奥运会北京会场专用,于2007年8月1日正式公布启用,于2008年9月30日停止使用。
上海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