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赢政二十六年(前221年),改楚之尾地,设郴县,属长沙郡。1994年12月,撤销郴州地区,设立地级郴州市。“郴”字篆体为“林邑”,由“林”邑”两字组成,意为“林中之城”。秦改楚之尾地设郴县,属长沙郡是为“郴”名之始。[133]
春秋战国时期,郴州属楚国地域[2] 。
秦嬴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废诸侯立郡县,始设郴县,属长沙郡。郴州成为历代县、郡、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在湘地置长沙国和桂阳、武陵二郡,桂阳郡治所在郴州县邑[3] 。其区域除含今郴州市(不含安仁县)外,还包括今耒阳市、蓝山县和粤北部分地区。西汉元鼎四年(前113),桂阳郡辖郴、临武、南平(今蓝山县)、便(今永兴县)、耒阳、桂阳(今连州市)、阳山、阴山、曲江、含洭、浈阳(以上5地均在今广东省境内)等11县[2] 。
三国吴甘露元年(265年),分桂阳郡南境的曲江、桂阳、阳山、含洭、浈阳等地置始兴郡,桂阳郡辖区缩小为郴县(今北湖区、苏仙区、桂阳县)、阳安县(今资兴市、汝城县、桂东县)、临武县、便县、南平县、耒阳县[2] 。三国归晋后,桂阳郡初属江州,后属湘州[3] 。西晋建兴三年(315年),分设桂阳郡、平阳郡。南朝陈天嘉元年(560年),又析桂阳郡地置卢阳郡,桂阳郡一度改置桂阳国,后又改国为郡[3] 。
隋开皇九年(589年),桂阳郡、卢阳郡统为郴州。隋炀帝在位时,又改郴州为桂阳郡[3] 。唐天宝元年(742年)[3] ,复称郴州,属江西南道,旋又改置桂阳郡[2] 。唐乾元元年(758年),桂阳郡改设郴州,时辖八县。唐贞元二十年(804年),始置桂阳监[3] 。五代后晋天福元年(936年),郴州改置敦州。后汉乾祐三年(950年),复为郴州。宋朝,郴州为郴州桂阳郡,桂阳监升为桂阳军,设知军。元朝,改设郴州路、桂阳路,属湖广行省,设总管[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