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熙宁十年(1077年),杭州知州赵抃有感于吴越国钱王之功,建“表忠观”以祀钱王。[1]
元代时,此观毁于兵燹。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浙江督抚胡宗宪改西湖边灵芝寺为表忠观。明以后则通称为“钱王祠”。清康熙、乾隆两帝在此留有“保障江山”和“忠顺遗庥”等御题,又因祠前建有石坊“功德坊”,所以清“西湖十八景”中有“功德崇坊”之景。后渐废圮。[1]
民国十二年(1923年),杭县知事陶镛发起,由士绅高云麟、吴士鉴等领衔,上书浙督卢永祥、省长张载阳请求拨款修复钱王祠。获准后又在钱氏后裔间募集善款,共得银币5.5万元,是年冬天开工整修,到次年12月份竣工。[1]
日本侵略军侵占杭州后,把钱王祠作为马厩,祠庙建筑遭到严重破坏,破损不堪。[1]
2002年2月,钱王祠重建工程兴工,至2003年10月圆满竣工。[1] 共29张 钱王祠外景
钱王祠景区位于南山路柳浪闻莺公园内,钱王祠占地11300平方米,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2] 钱王祠景区除主体建筑钱王祠外,还有碑亭、献殿、功臣堂、五王殿、怀慎堂、揽远堂、庆系堂、阅礼堂等建筑。五王殿正中为钱缪像,两侧分列钱元瓘、钱弘倧、钱弘佐、钱弘俶坐像。是西湖南线集游览观赏、文化展示、历史研究于一体的园林景点。[1]
古戏台
钱王祠古祠内建造了古戏台,演出《钱镠记》和一些昆曲、京剧、越剧等。[2]
铜献殿
铜献殿是2002年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朱军岷两位大师领衔的金星铜工程承建,并于2003年完工的作品。铜殿为单层三重檐式,方殿为宋式风格,上设阿育王塔式宝顶。虽然铜殿本体建筑体量不大,通高8.4米,殿长宽各为4米,但由于其铜制须弥台基长宽各为10米,共计100平方米,用铜达40余吨,是中国古墓面积最大的铜殿。[2][3]
功臣堂
功臣堂位于铜献殿两侧,左侧表武功,右侧表文治。左右两侧都各有一块石碑,东侧碑亭里是“钱王祠重建碑记”碑,西侧碑亭中的碑文是乾隆皇帝题写的“忠顺贻庥”四个大字。据有关资料记载,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皇帝看到了钱王对于朝廷的“表忠碑”,感触颇深,便题下了“忠顺贻庥”四字,“贻”是遗留、流传之意,“庥”是庇荫保护的意思,表示乾隆帝希望钱王的功绩世代流传,庇护子孙后代。一进入左侧的功臣堂,便可以看到矗立于壁画前的四块石碑,这是北宋诗人苏东坡为褒扬钱王的历史功绩所写的《表忠观碑记》。两侧的功臣堂内均以壁画的形式向后人展示了西陵大战、擒董昌、大战狼山江、疏浚西湖、筑捍海塘、纳土归宋、陌上花开、兴筑罗城这八个重大的历史事件。[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