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金山山脉,蒙语意为“有柏树的山”。阿尔金山之名源自蒙古语及突厥语,意为“金山”、“金色的山脉”。[7] 阿尔金山从两汉以至魏晋,均称西域南山或南山。中唐以后,维吾尔族的前身回鹘称“阿勒吞塔格”,“阿勒吞”为金,“塔格”为山,意为金山。[4] 阿尔金山无人区 柴江辉/摄
阿尔金山山脉蒙语意为“有柏树的山”。山脉地处藏北高原北缘,南北界于柴达木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之间,东西与祁连山和昆仑山两大山系相连,它的东端从当金山口起,西止于且末城西南车尔臣河出山口,山体东西长约730千米,南北宽60-100千米,呈东北东走向。[11] 山脉东西部两端高,中部较低(海拔在4000-4200米之间)。海拔5000米以上的区段发育着现代冰川。[1] [2]
阿尔金山脉
阿尔金山脉为中国及世界上干旱山区之一,降水稀少,极为干旱,是亚洲中部最干旱的山地。气候寒冷,干旱多风,海拔3000米的中山带年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下,山坡上干燥剥蚀强盛,形成黄土状物质堆积;海拔3500米的亚高山带年降水量稍增,但仍干旱异常;海拔4000米的高山带气候干旱寒冷,寒冻风化作用强烈;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日照强度大,蒸发量强,气压偏低,地温变幅大,有时甚至达到35°℃以上。[5]
阿尔金山脉是褶皱断块山较昆仑山古老的山脉,主要由古老的变质岩系,前震旦纪的片岩、片麻岩、大理岩组成。[11] 阿尔金山脉为巨大隆起带。古老变质岩系发育。在地质时期,局部地区因海侵而堆积了不完整的古生代地层。华力西运动末期,阿尔金山再度隆起。中、新生代,沿北北东方向的断陷中堆积有侏罗纪至第三纪的含煤建造和红色岩系,新构造运动使其不断上升成高山峻岭。[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