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历史可追溯至3世纪,当时,已有土著居住,其最早文献记载是3世纪东吴将领康泰所著的《吴时外国传》,据新加坡学者许云樵考证,“蒲罗中”是新加坡岛最古老的名称,意为“马来半岛末端的岛屿”,比淡马锡(明朝把新加坡称作“淡马锡”)早1000多年。[12] [4] 8世纪,属室利佛逝王朝。[1] “古龙牙门”即现今的吉宝港口
1320年,元朝派人到一个叫“龙牙门”的地方寻找大象,这或许指的是岌巴海港。1330年前后,一名叫汪大渊的中国人到来,称这个居留地为Pancur(意为龙头),并说已经有中国人在此居住。最早把新加坡叫做淡马锡(或海城)的称谓出现于1365年的《爪哇史颂》。新加坡岛开始受到重视是在14世纪,来自室利佛逝的王子拜里米苏拉在该区域建立了马六甲苏丹王朝。到14世纪末,梵文名称“新加坡拉”(狮城)才成为通用的名字。[4]
1613年,葡萄牙人焚毁了河口的据点。此后的两个世纪内并没有关于新加坡的史料。[12] 18-19世纪,境域是马来柔佛王国的一部分。[1]
新加坡的近代史肇始于1819年1月29日,英国人史丹福·莱佛士代表英国东印度公司登陆新加坡,与柔佛苏丹订约,开始在新设立贸易站。1824年,两项新条约使新加坡正式成为英国属土,成为英在远东的转口贸易商埠和在东南亚的主要军事基地。新加坡作为自由港,吸引了来自周边各国的移民。新加坡迅速发展,成为一个以华人为主,包括马来人、印度人和欧裔人等在内的多元种族的东南亚商贸枢纽。[1] [12] 以前新加坡刚开埠,新加坡河就是繁荣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