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石门台自然保护区于1998年12月经广东省政府批准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
石门台自然保护区2001年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12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
2023年11月30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第一批)》,广东英德石门台兽类鸟类及爬行类重要栖息地入选。[6]
石门台村
广东英德石门台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广东省中北部,东西宽约43.66公里,南北长约15.48公里,总面积为33555公顷。自然保护区地处北回归线北缘,属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过渡地区。[2]
石门台自然保护区地以中山地貌为主约占保护区总面积的87.76%,海拔一般在800—1400米,以船底顶为最高峰,海拔高达1586米。[3]
保护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地处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因而具有两气候带的过渡气候特征,光照充足,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0.9℃,7月平均气温28.9℃,极端最高气温40.1℃,1月平均气温11.0℃,极端最低气温-3.6℃,全年无霜期319天。年降水量1882.8mm,最多年降水量达3343mm,最少年降水量为1285.9mm,主要集中在3—9月,雨热同季,有利于植物生长。[3]
保护区土壤为赤红壤与红壤并存,充分反映了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的过渡特征;土壤具有明显垂直变化,从低到高依次分布着赤红壤、山地红壤、山地黄壤和山地草甸土。[3]
英德石门台自然保护区横跨横石水、东华、沙口、英红、横石塘、石牯塘、波罗7个镇,总面积123.39万亩。
共6张 石门台保护区风光
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丰富,植被类型多种多样,有11种植被类型,24个群丛;植物种类繁多,已知有高等植物271科998属2471种,其中苔藓植物42科101属189种,蕨类植物47科96属293种,裸子植物7科9属17种,被子植物175科792属1972种。
保护区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2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有伯乐树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有桫椤、白豆杉、伞花木、华南五针松(广东松)等21种,省级保护珍稀濒危植物3种,新种1种即广东含笑,此外还有兰科植物26属39种。[4]
脊椎动物33目104科395种,其中哺乳纲8目23科61种,鸟纲16目47科208种,爬行纲2目11科37种,两栖纲2目7科22种,鱼纲5目16科67种;昆虫有21目183科1799种。保护区内还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47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蟒、黄腹角雉、金雕、豹等4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虎纹蛙、地龟、白鹇、穿山甲和短尾猴等43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