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早在帝舜时代,即有“息慎氏来朝,贡弓矢”的记载。
春秋战国
先秦时期,肃慎、东胡、秽貊、汉人的部分先民,就已定居在黑龙江地区。并开始与中原王朝建立了具有隶属性质的贡纳关系并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周景王时宣布“肃慎,吾北土也”。
前4—3世纪,夫余政权建立,地跨今黑龙江省东部和南部。 共40张 冰城哈尔滨
燕置真番障塞。[87]
秦以后,在黑龙江地区生息活动的先后有挹娄人、夫余人、高句丽、汉人、鲜卑人、勿吉人和靺鞨人等。[2]
隋、唐
黑龙江地区在河北道的统辖之下。[87]
圣历元年(698年),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建立渤海国,最盛时辖5京15府62州,地跨今黑龙江省东部和南部,定都上京(今宁安)。唐代设忽汗州、渤海都督府、黑水都督府(黑水靺鞨)、室韦都督府(黑龙江省西部)。
开元二年(713年),唐廷册封大祚荣为左骁卫将军、渤海郡王,授忽汗州都督,亦称渤海都督,自此“去靺鞨号,专称渤海”。
宝应元年(762年),唐廷册封大钦茂为渤海国王,诏令渤海为国,由羁縻州府升为属国。
至9世纪,渤海国力达到顶峰,被誉为“海东盛国”,其管辖范围最盛时“方五千里”,南至今朝鲜半岛东北部,东至日本海,西抵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北达今黑龙江。境内仿行唐朝的府州县行政制度,设有5京、15府、62州、100余县。地跨今黑龙江东部和南部。[87]
贞元八年(792年),唐设室韦都督府,地辖今黑龙江西部。
天赞五年(926年),渤海国被契丹(契丹于947年改称辽)所灭,享国229年。黑龙江地区西部和东部分属上京道和东京道管辖。[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