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在此地建县名乌伤,属会稽郡。[4]新莽时(9年),改县名为乌孝。唐武德四年(621年),于乌伤县置稠州,并分置乌孝、华川二县。唐武德七年(624年)合乌孝、华川为一县,改名义乌县。[5]
据《义乌县志》记载,“秦颜孝子氏,事亲丧,葬亲恭畚锸,群乌衔土助之,喙为之伤,后旌其邑曰乌伤,曰乌孝,曰义乌,皆以孝子故。”相传,古时有一孝子名颜乌,尽管家中一贫如洗,食不果腹,仍事亲至孝,其父死后颜乌徒手挖坑葬父。其孝行感动了天上飞过的一群乌鸦,乌鸦衔土相助以致嘴喙皆伤,用粘着乌血的泥块为颜乌的父亲筑起一座高坟。[115] 义乌地名源自于此。[114]
早在新石器时代,义乌这块土地上已有人类活动。新中国建立以后,合作乡燕里村、华溪乡里兆村和夏演乡、佛堂镇先后有石碾石斧出土。1981年,平畴乡木见山发掘的一座西周墓,出土文物有原始青瓷盉、缸、豆、碗、碟、盂、黑釉印纹陶缸、陶罍等,证明当时义乌已不再是蛮荒之地。
相传夏五世主少康封庶子于会稽,号称于越。本县当时在于越境内,东周时属越国。前339一前329年之间,越为楚所败,浙江(钱塘江)以北被楚占,江以南也臣服于楚。 义乌市
秦王政(始皇帝)廿五年(前222年),定江南,平百越,建县名乌伤,属会稽郡。乌伤县境,北接诸暨,南邻太末,大致包括今金华、兰溪、义乌、永康四市县的全部,东阳、磐安、武义、浦江四县的大部和仙居、缙云的一小部分。[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