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瑞君,1947年拜凌文君为师,学长篇弹词《描金凤》。1949年满师后,与师拼档演出。1951年离师演出于江浙沪各地。1956年加入苏州市人民评弹二团,1959年调苏州市人民评弹三团。1960年该团一度解散,改隶青年艺术培训队。1961年再调入新组建的苏州市人民评弹三团。1978年入苏州市评弹团。说表口齿清晰,语言幽默、风趣,擅放噱头,具有“阴功”特色;擅起钱笃xiao、汪宣、汪阿大等脚色,传徒有周红等。
于2003年在苏州去世。
浏览网络评弹信息,无意之间又看到一则苏州评弹团退休老艺人余瑞君逝世的消息,那是2003年的年初吧?我还没有找到评弹网,不过评弹的事情却在我的心里一直占有很大一部分,时时在想八十年代听书逍遥的情景,也在思忖老艺术家的安否。2003年的10月回上海采购了大量评弹视频节目中间,有一套苏州评弹团建团50大庆的「吴音流韵」四盘VCD,其中有余瑞君、庄振华夫妇弹唱的『描金凤』一折『四喜借贷』,恐怕算是余瑞君生前最后的演出了吧,说、噱、弹、唱具佳,一段余瑞君流的「朱耀祥调」,尽管已经没有二十多年前在上海的书场里所听到的那么醇,但是庄振华的“赵稼秋式”的琵琶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当今书坛,除了琵琶高手徐翰芳之徒许亦文(徐惠新的泰山、东方评弹团的老艺人,曾和张蝶菲合作弹唱过弹词『八宝鸳鸯剑』)之外,再也没有听到过如此的“切划、切划”之声了,可以说,那四盘VCD中最精彩的弹词就数这对『描金凤』的『四喜借贷』了。 最近在网络视频节目里听了几段余瑞君的学生刘国华弹唱的篇子,其中一段「祥调」令我想起了乃师余瑞君当年的风采。刘国华属于会说书的中年艺人,但是却是不受媒体惠顾一类的,和名气响得刮朗朗的袁小良、秦建国是不能比的,人们给坚持跑码头说长篇并得到听众认可的艺人冠以“码头老虎”的称谓,是揶揄还是褒奖,其中的甜酸苦辣也只有当事人自己肚里得知了。艺术的好坏和高低与名气似乎并不成正比,在听众心目中的名家响档也许并非是媒体的宠儿,这一点也就不必细说了,曾经有人指出过,袁小良的艺术不及他的父亲袁逸良(徐天翔之徒,擅长「张调」)之一、二,名气却比他父亲响得多,人的运气和机遇加上善于经营(我不说钻营),自然非同小可了。余瑞君和同团的王月香、上海的薛惠君等,都只不过是国家二级演员,看看现在的国家一级演员,有几个是名副其实的?
余瑞君和我前几天所提到的杨玉麟一样,家中也是开书场的(苏州临顿路「九如书场」的小开),15岁那年拜“小描王”凌文君学说『描金凤』和『双金锭』,先与师傅拼师徒档,随后和现在依然可以在书场码头看到的汤秋君合作弹唱『描金凤』。余瑞君在五十多年的艺术实践中把『描金凤』一书作了比较新颖的改革,就是抓住主线,以钱重和汪宣两个主要人物的恩恩怨怨展开书情,挂牌的书目干脆叫『钱笃笤与汪宣』,和其师其祖凌文君、夏荷生等的海派风格有所不同的是余瑞君的说书更加显得有苏味和正宗感。他的说表风格自然亲切、轻松扑直,非常有感染力,令听众和他一起融会在书情人物之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余瑞君的人物塑造,他以诙谐轻松的「祥调」等音乐形象语言塑造玩世不恭的老江湖钱笃笤,这和小辈英雄程艳秋在『假婿乘龙』里用「祥调」来打造糊涂知府的音乐形象异曲同工。余瑞君的徽夹苏堪称一绝,人称“活汪宣”,我听过多位当今著名的『描金凤』弹唱艺人,可以说在塑造汪宣和汪大这两个生在徽州活在苏州的徽州商人上,没有一个比得上余瑞君的。1978年归队后的余瑞君和庄振华为我们留下了不同版本的两部长篇『描金凤』录音,其中之一就是在网络世界流传的那套56回的『钱笃笤与汪宣』,我有幸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上海泡在书场里听过他们的长篇『钱笃笤与汪宣』的演出,那中书台上下的交流和噱翻的情景尤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