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5年9月22日,克里维斯公国的第二位公主安妮在杜塞尔多夫附近降生[1] 。她的父亲是克里维斯、犹利克、柏格公国的约翰三世公爵,也是马克及拉文斯堡伯爵(通常被简称为克里维斯公爵),母亲是犹利克-柏格的玛丽亚女公爵(1491~1543)。克里维斯公爵受伊拉斯谟的影响,在新教改革中平稳地走自己的中庸之道。他支持施马尔卡尔登联盟并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敌对。约翰三世去世后,安妮的弟弟威廉带着“帝国”一词施加的重任与期望即位犹利克-克里维斯-柏格公国公爵。1526年,安妮的姐姐克里维斯的西比勒嫁给了萨克森选帝侯约翰·弗里德里希一世。这位萨克森的选帝侯是德意志新教同盟领袖,有“新教改革卫士”之称。1527年,12岁的安妮与年仅10岁的洛林公爵继承人弗朗索瓦一世·德·洛林订婚,但是这次订婚被认为是“非正式”并于1535年被解除。她的弟弟威廉五世是路德教徒,但是她的母亲玛丽亚女公爵却是一位“绝对的天主教徒”[2] ,一家人因为宗教信仰差异而甚为不睦。威廉公爵与查理五世在格尔德兰(荷兰东部之一省)问题上的持续纠纷使得克里维斯家族在尼斯停战协议(1536~1538年意大利战争)的签署后成为英格兰的潜在同盟,因此亨利八世的掌玺大臣托马斯·克伦威尔极力推选安妮为新王后人选。
著名画家小汉斯·荷尔拜因被亨利八世派遣至克里维斯为两位王后候选人安妮及其妹阿米丽亚画像。亨利八世要求画家尽可能准确地复制她们的容貌,而不要过分美化两姐妹。小荷尔拜因为安妮所作的两幅画像现分别藏于巴黎的卢浮宫(此条标题图)及伦敦的维多利亚和艾伯特博物馆。到1539年3月,与克里维斯宫廷之间的谈判非常融洽,婚事基本敲定。克伦威尔负责全程监督,并于同年的10月4日签订了婚约。
至于对妻子的个人标准,亨利八世最看重受教育程度和文化修养,在这方面克里维斯的安妮显然与他的期望相差太远。这位德国公主在童年时代并未接受多少正规教育,没有优美的歌喉,也不懂得弹奏乐器,但针线活却很在行,还喜欢玩纸牌,而且这位未来的英格兰王后只会用德文读写。尽管如此,安妮文雅、高尚、温和的品性使大家认可她成为国王的妻子。
法国大使查尔斯·德·马里亚克曾对安妮的外貌有所描述:“身材修长苗条,有着中等的美貌,表情非常自信沉着。”[3] 她有棕黑色的头发,肤色略深,以英国人的标准来看显得有点严肃,并且看起来比实际年龄更老成一些。在小荷尔拜因的画像中,她有着较高的前额,垂睑的双眼和略尖的下巴[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