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收益表与传统收益表相比较,有如下不同之处:
1、全面收益表反映经营收益和财务收益,传统收益表仅反映经营收益。这也是全面收益表和传统收益表最本质的区别。
在全面收益表中,全面收益是企业在某一期间与非业主方面进行交易或发生其他事项所引起变动的权益(净资产)。全面收益采用净收益加其他全面收益计算。净收益反映企业当期已实现、已确认的收益,其他全面收益则反映已确认但未实现的变动价值、已确认但未实现的增值、平时绕过当期损益而直接计入业主权益部分的利得或损失。传统收益表中反映的收益仅是净收益。
2、编报报表时,选用的资产计价模式不同。在全面收益表的编报中,资产以公允价值计价,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之间的价值差额确认为当期收益,计入全面收益表中。在传统收益表中,资产以历史成本计价,除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外,不确认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之间的价值差额。
3、对于非常项目的利得(或损失)的确认不同。在传统收益表中确认部分非常项目的利得(或损失),如外币期末的汇兑损益。但很多非常项目的利得(或损失)未计入,如接受现金捐赠、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债权人豁免的债务、资产评估增值等,这些都应计入全面收益表中。
1、可反映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变动。根据历史成本原则和实现原则,大多数衍生金融工具的价值无法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内得到反映,但它们往往又隐含着巨大的风险。为了使财务报告能够揭示企业的真实价值和所面临的潜在风险,目前许多国家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已经意识到必须采用公允价值来计量金融工具。为什么这些公允价值变动所产生的利得或损失不能在利润表中列报,而要增设全面收益表来列报呢?这是因为:
(1)这些未实现已确认的利得或损失差不多都是持有损益,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如果将这些损益直接在利润表中予以确认,就会引起净收益数据的巨大波动。
(2)全面收益表的净利润反映经营者当期的经营业绩和效率,是经营者年薪中奖励部分的计算依据,也是某些银行借款或债务重组计算利息应采用的利率契约的履行条件。
因此,在采用传统利润表的同时,增设一张全面收益表与之并行,能更真实地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能有效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在全面收益表的编报中,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而不是以历史成本计量,这样能有效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我国资产的市值在一些因素(如价格或预测的变动)的影响下变化较大,一些企业,特别是传统老企业持有资产的现实价值与资产账面价值相差悬殊,这种差异必然是一种预期损益,将它揭示出来可以更全面、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为投资者和债权人进行投资决策和信贷决策提供了有利的客观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