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著名国学家、文化学者肖健为六堡茶作文化定位,指出梧州六堡茶与云南普洱茶同为千年中国名茶,六堡茶的文化寓意关键在于“中国红”的特色! “中国红”寓意喜庆和谐、兴旺发达
千年中国名茶 —六堡茶
肖健指出,2011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梧州六堡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六堡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知识产权永久属于梧州市人民政府所有,并对六堡茶的地理唯一属性及行业标准作了科学解释和规定。对梧州六堡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直接推动梧州六堡茶文化发展跃上了更高层次。但近年来,梧州茶叶界普遍将对梧州六堡茶的理解和关注度,集中在“红、浓、陈、醇”的品质特征上,而对梧州六堡茶历史追溯、发掘的力度仍然不够。其实,梧州六堡茶不但有着显著的自身特色,更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梧州六堡茶在历史上,曾有过与云南普洱茶不相伯仲的影响和辉煌。建议,梧州六堡茶叶界积极思考,如何让梧州六堡茶在中国茶叶界重新夺回应有的地位,重铸梧州六堡茶文化千年辉煌。
六堡散茶产区分布在浔江、郁江、贺江、柳江和红水河两崖,有苍梧、贺县、横县,恭城、钟山、富川、贵县、三江、河池、柳城等近30个县,主产区是梧州。
六堡散茶
在海内外,尤其是在海外侨胞中享有较高的声誉,被视为养生保健的珍品。民间流传有耐于久藏、越陈越香的说法。苍梧县志(同治版本)则有“——六堡味厚,隔宿不变”的评价。而茶中有“发金花”的,即生长有金色菌孢子的最受欢迎。因金花菌能够分泌除多种酶,促使茶叶内含物质朝特定的化学反应方向转化,形成具有良好滋味和气味的物质,其保健功效也特好。
六堡茶是广西梧州最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名茶,是一种很古老的茶制品。据南北朝时期的《桐君录》所载:“南方有瓜木,亦似茗,至苦涩,取为屑茶饮,亦可通夜不眠。煮盐人但资此饮,而交广最重,客来先设,乃加以笔香辈。”说明远在五、六世纪时,两广地区的人们已有普遍饮茶的习惯。到了魏晋朝期间,茶叶已经开始制饼烘干,并有紧压茶出现。正如陆羽《茶经》中所云:“采之、蒸之、 捣之、 拍之、 穿之、封之、培之、茶之干矣。”鲜叶采摘后经过蒸饼捣揉出汁。用手拍紧成形,烘干后成为饼茶、团茶备用。而六堡茶的制法正是源自于这种方法。经过不断的演变,才形成了六堡茶今天的制作方法和品质。六堡茶的制造采用当地的大叶种茶树的鲜叶作为原料,采摘标准是成熟新稍的一芽四、五叶,制作方法可分为原料加工、 蒸压陈化两隔过程。鲜叶捎经晒凉,即采用绿茶制法。经过特殊的渥堆工序并经干燥后成为毛茶。再经精制,按成品级别进行拼配成为原料,用蒸汽蒸软了投入特别的容器中压紧。成形、包装好的茶放置再通风、阴凉、干湿度适宜、干净卫生无不良气味的地方自然风干一年以上即可上市销售。 六堡散茶
1、降血压、防止动脉硬化;2、保健、减肥、延年益寿;3、去湿热、防癌、防病;4、提神醒脑、消除疲劳;5、去油腻、助消化、醒酒。